来自七夕最大的讽刺,这首诗7个字把人
提起关于七夕的诗词,我们最先想到的或许是关于爱情的,比如秦观的“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李清照的“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等等,其次,或许便是一些关于七夕风俗的描写,比如乞巧这一活动,林杰便有句曰:“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怀英说:“开帘放入窥窗月,且尽新凉睡美休”。这些诗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描绘了关于七夕的不同方面。 今天我们却要介绍一首更加特别的七夕诗,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时的布衣诗人杨朴。杨朴一生好学,善诗,但是性格却很孤傲,不愿意出仕做官,最终在农村隐居终老。杨朴曾经受到太宗的赏识,然而太宗给他官做,他却坚辞不受,当真是真正的隐士人物。 杨朴的这首七言绝句《七夕》,历来受到后人们的称道,诗中以简练的语言和富有嘲弄的口吻,为我们辛辣的讽刺了那些狡诈之人,将作者的愤世嫉俗之情表现得十分巧妙和深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七夕杨朴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在这首诗中,作者首先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做引,但是表达的意思却独出心裁,他认为,牛郎肚子里不知道打的什么主意,居然要天上的织女来织满天上的锦绣云彩。这里“须”字用得极妙,表示了作者的怀疑和否定。这两句十分新奇,因为提起牛郎织女,我们都把它当成美丽的神话传说来解读,但是作者此处却表示了怀疑,当然,写织女的巧,其实也是为下文做了铺垫。 后两句才是妙句,“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意思是说,每年人们都要在七月初七晚上望月乞巧,希望织女赐予巧妙和聪慧,但是实际上,人间的智巧已经多得足够了,多得有点可怕了! 其实这里,诗人并没有赞美“巧”的意思,而更多的是辛辣嘲讽和批判,要知道,人间的“巧”有很多,有行恶的巧,有勾心斗角的巧,还有机关算尽的巧,这些巧,在人间制造了多少恶事、惨事,早就已经足够了。诗人在这里的一个大转折,犹如横空出世,充满了哲理思考和深刻内涵,令人回味无穷。 俗话说“唐诗主情,宋诗主理”,宋诗主理的诗,多半没有味道,这使得很多喜欢唐诗的人,喜欢不上宋诗,但是在说理的宋诗中,也有很多十分生动有趣的好诗,在这些诗中,作者以简练的语言,表现了一种深刻的哲理思想,而且富有趣味,杨朴这首诗,很明显便是这样的一首。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jincaoa.com/dmccd/11591.html
- 上一篇文章: 金丝草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有哪些每日健
- 下一篇文章: 花间词祖温庭钧笔下的绝美诗句集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