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地处黔北的务川自治县,森林覆盖面积达62.44%,灵山秀水间孕育了约科种药用植物,其中大部分具有较高的经济药用价值,当地群众一直尝试着驯化野生中草药,把生态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

天门冬变身“*金果”

今年,该县红丝乡上坝村老*员赵明书的油茶基地套种的80亩天门冬收获鲜果40多万斤,价值多万元,但他打算加工成干果后出卖。

上坝村属于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因交通不便,保护区内又不能建设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工业企业,村民缺乏收入来源。

2年,该乡在保护区内发展了10多亩油茶。赵明书带领村民成立上坝村绿芝源中药材种植开发有限公司,利用茶园垄间的土地,专门从事野生天门冬培育驯化。

开始,公司按照传统的方法培育天门冬,因技术欠缺和培育经验不足,出苗率和大田移栽成活率都很低。后来得到了贵州省农科院和贵州大学支持,联合研发,种苗发芽率提高到了95%,大田移栽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同时,还探索出了矮化天门冬,并申请了专利,引进编织防草地布解决了人工锄草、透气、保湿、保温、防虫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9年夏季,在省农科院与贵州大学临田测产时,种植4年的天门冬每株鲜果平均产量达30斤。试种成功后,公司开展大规模育苗,带动当地群众规模种植。

同年,公司建造了年加工能力吨的加工厂房,建设育苗生产基地亩。

“如今,上坝村共种植天门冬0余亩,带动周边乡镇、村寨群众发展天门冬0余亩,覆盖农户余户0余人,科技让野生天门冬真正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红丝乡副乡长李小勇说。

艾草种出大希望

走进贵州务川国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艾绒生产车间,清香扑鼻,沁人心脾。成品仓库里,工人们正在忙着打包发货。在公司展厅,用艾草制作的艾条、艾柱、足浴包、艾贴等多种产品,琳琅满目。

8年,务川自治县引进贵州务川国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合作社公司大户农户”模式,在该县都濡街道桐木坝区发展艾草种植,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艾草种植投资小,后续管理简单,具有一次播种可连续五年收获的种植优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很好,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艾草好种,每年可收割四茬。”村民徐景昌说,仅一年在基地务工收入就能拿到4万余元,还不算土地流转费。

公司经过不断探索,反复试验,初步形成了集艾草种植、生产加工、产品研发、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

“从一开始的艾柱、艾条、足浴包等4款产品,经过不断研发,申请获得16项艾草研发专利,现已有30多款产品,并成功注册了‘弦歌堂’‘贵艾’等多个艾草商标,实现产学研销一体化经营。”公司负责人邓松羽说,艾草产品很受市场欢迎,首批艾贴系列产品上市每个月销量超5万盒。

今年年初,公司还更换了两条艾绒提取生产线,经过风选、筛选、粉碎之后的艾绒、艾粉更纯更细,出绒率提高了10%,产出量从年产量吨提高至吨,提高了近5倍。

目前公司生产车间面积扩大到2.6万平方米,线下门店增至多家,年销售额达1.2亿元,带动当地村民种植艾草5万余亩。

金银花开幸福来

在务川说起金银花,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三层岩,金银花是三层岩最响亮的致富品牌。

三层岩是石朝乡的一个村民小组,多户人家生活在狭窄的山沟里,产业单一,群众收入不高。

2年,在三层岩规划发展金银花产业,大部分村民很抵触。经过几年努力,第一批金银花开始有了收益,村民陆陆续续加入到金银花种植中来,部分在外务工的青壮年也回家种起了金银花。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队伍也越来越壮大,村委引导能人成立合作社,引进天门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和保底价收购。产业效益好,销售又有保障,村民种植金银花的热情更高了,将撂荒的地也利用起来,仅三层岩就种植了10多亩。

产业兴,百业旺。金银花产业发展起来后,乡里投入大量资金,修通了三层岩的通组公路、产业路,先后实施了人居环境改造、河道治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石朝乡依托自然资源,大力发生态产业,全乡种植金银花2万多亩。

近年来,该县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充分利用野生中药材品质高的优势,加强驯化和培育野生中药材力度,走出一条具有山地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中药材的发展在务川已生根发芽、遍地开花。当地*府因势利导,拓展中药材产业链,把小草药做成了大产业。(彭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jincaoa.com/dmccd/1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