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相传起源于轩辕*帝,代代口耳相传,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集结成书。在以*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实乃中医药学之纲目!《*帝内经》也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里面记载了一些大家平时所忽略的常识点。1、跑步等剧烈运动会短命,最好是慢步因为会泄宗气和胃气。足少阴肾经的左侧“步廊穴”,是宗气所聚之所,也是胃气根所在。《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则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意思为:胃经的大络,名叫虚里,其络从胃贯膈而上络于肺,其脉出现于左乳下,搏动时手可以感觉得到,这是积于胸中的宗气鼓舞其脉跳动的结果。如果虚里脉搏动急数而兼有短时中断之象,这是中气不守的现象,是病在膻中的征候;如脉来迟而有歇止兼见跳动甚剧而外见于衣,这是宗气失藏而外泄的现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可见胃气的重要。宗气:中医学指由水谷精微化生,聚积胸中,与呼吸之气相合发挥作用的气。跑步、足球、篮球、健身房等剧烈运动过后,左边步廊穴会跳动明显,这是宗气和胃气在徐徐外泄。整篇《*帝内经》里没有提倡跑步,最好的运动是慢走。细心的人会发现,高龄人大多都有散步的习惯。2、愤怒的时候想想忧愁的事情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喜胜悲,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思胜恐。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解决的办法是:愤怒的时候想想忧愁的事,忧愁的时候想想高兴的事,高兴的时候想想恐惧的事,恐惧的时候思念某人或某物,过于思念时找点事生生气。凡事都别太过。情志失调,一定会对五脏造成损伤。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节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让情绪任意泛滥。过度思虑就会伤及脾胃,吃不好睡不香,长此以往就逐渐消瘦。如果过度忧虑就会伤肺,过恐就会伤到我们的肾。3、出汗后吹风,或者不尽快擦干,会生痘痘或疹“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皶:粉刺。“汗出见湿,乃生痤疿。”痤疿:疮疖,疹。《生气通天论》。张介宾的注解为:“汗方出则玄府开。”就是汗刚出的时候,人体表面的“玄府”,可以理解为汗毛孔张开。汗毛孔张开,寒气湿气会进来,表面的湿气会停留在“肌肤腠理”这个部位,郁积久了,就会成为痤疮。引起痤疮的病因可归纳为"郁"、"热"、"湿"三字,其中"郁"包括气郁、阳郁、湿郁、火郁、血郁,治疗可采取行气、通阳、化湿、清热、活血之法。"湿"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病因,病情常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或多发于暑湿季节,或多发于嗜食肥甘厚味之人,所以治疗当以清热除湿为主,防止湿热胶结为患。"热"多见于痈疽疮疖等皮肤外科疾病,包括痤疮,其中痤疮合并感染粉刺有脓头者,热*壅盛的病机尤为突出,所以治疗当重视清热解*之法。《*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帝内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帝内经》就是以*帝的名字命名的、影响巨大的国学经典,并且一直被现代人所沿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jincaoa.com/dmccd/12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