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王某,男,66岁,退休职工。

初诊:年4月2日

主诉:反复粘液脓血便一年加重2月。

现病史:一年前外院肠镜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左半结肠型。曾以SASP(柳氮磺胺吡啶)1.0tid口服。一度症情缓解。近二月来因劳累后症状反复。

刻下:大便2-3次/日,质软不成形,夹有粘液脓血,便前下腹部隐隐作痛,便后可以缓解,胃纳差,夜寐欠安。

体格检查:腹部平软,未及肿块,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2-3次/分,舌质淡红,苔薄白微腻,脉小弦。

诊断:西医: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中度活动期左半结肠型

中医:痢疾

证属:脾虚湿盛、瘀热内结

治则:健脾益气活血,清热化湿和胃

选方:参苓白术散合白头翁汤加减:

潞*参15g太子参12g生*芪12g

马齿苋30g白头翁30g地锦草30g

车前草30g全当归15g丹参20g

秦皮15g葛根12g扁豆15g

淮山药15g炒薏苡仁15g枳壳30g

*7剂上药加水煎取ml,早晚分两次饭后温服

灌肠:辣蓼30g五倍子15g小川连9g大蓟30g茜草30g

*7剂浓煎ml灌肠。

复诊:年4月9日

患者诉使用上药后大便3-4次/日,质软不成形,脓血明显减少,腹痛见轻,腹胀较甚,胃纳欠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小弦。药效续服,治以原意,上方口服药中去马齿苋,加石榴皮15g。灌肠方中加马齿苋20g。继以7剂。

本病人诊断明确,单纯使用西药效果不理想。溃疡性结肠炎症见反复的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可伴见里急后重,证属中医“痢疾”范畴。该病的基本病理因素有湿热、瘀*、脾虚。湿热蕴结于肠道,导致肠道气血凝滞,瘀阻肠络,肉败为腐,血溃成脓,病变日久损及于脾,导致脾气虚弱,久病及肾,乃至脾肾阳虚甚或阴阳俱虚。土虚木乘,水不涵木,终致肝木失养,化风生火。终致脾肝肾三脏同病,病自难复也。该病病位在肠,与脾肝肾密切相关。本患者老年男性,年过半百,阴气自败。摄身不慎,损伤脾胃,中焦失运,气化失常,水湿内聚,郁而化热,湿热聚于肠道,灼伤脉络,离经之血溢于肠外;湿热交阻,气机不利,不通则痛,而见诸症,舌淡红苔薄白,为脾虚夹湿之象,脉小弦,肝气不舒,均为之佐证。

本方中潞州*参健脾益气,太子参益气养阴,*芪补益中气,三者合用,健脾益气力增,此外生*芪又能托疮生肌,有利于肠道溃破粘膜的修复;马齿苋清热解*,凉血止痢;清?汪昂认为“白头翁苦寒,能入阳明血分,而凉血止血”;地锦草清热解*、凉血止血;车前草行气利水,即所谓“利小便以实大便”;离经之血即为瘀,刘河间曾云“行血则便脓自愈”,一味丹参,功同四物,当归入肝能养血和血,走脾能生血补血,两者合用以活血行血凉血止血养血;秦皮苦寒性涩,能凉肝益肾而固下焦;葛根可以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下利;扁豆、山药、薏苡仁三者合用,补脾益气化湿和胃,呼应参、芪,共行补益中焦之功。加用枳壳,行气化滞。纵观全方,补益而无中满之嫌,化湿而无伤阴之害。

灌肠方中辣蓼辛温,善于祛风利湿、活血止血;五倍子酸涩苦寒,善于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因酸涩之性,服用口感差,故置于灌肠方中使用;川连清热燥湿、厚肠止泻,上述药物配合凉血止血的大蓟、茜草,浓煎灌肠,利于局部肠道粘膜充分吸收。

口服药物和灌肠药物共同使用,外治内调,从而达到健脾化湿、凉血止痢的目的。一诊后患者脓血大减,唯便次仍频,便质仍烂,故加用涩肠止泻的石榴皮;又因马齿苋性凉,量大易致泄泻,但难舍其凉血止血之功,故以原方中去马齿苋,转而加入灌肠方中继续使用。二诊后,患者诸症兼减,但患病日久,耗气伤阴,故在原方基础上再加炙*芪以增补中益气、健脾生血的功用。

临证用药重在治,服药调理重在养。因溃疡性结肠炎为免疫系统疾病,受多种因素影响,易于复发。每每因过度疲劳、情绪焦躁、饮食不慎诱发。临诊时健康宣教非常重要。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心理等多方面的调摄,配合中药口服、灌肠,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脾胃属土,土为万物之母。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则百病生,调理中州,其首务也”。老师秉承《脾胃论》,精研孟河学说,治疗疾病多从脾胃立论,以和缓立法,选方用药处处顾护胃气。汪昂(《医方集解》):“治脾胃者,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而已”。在本病人的诊治中,老师很好的运用了补虚、除湿、行滞、调气,配合凉血、活血、养血、生血等方法,攻补兼施,表里同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温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交流,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及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jincaoa.com/dmccd/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