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粮油绿色高效主推技术稻鳖共作
种养技术小课堂 日前,省农业厅权威发布了年江西粮油绿色高效主推技术,共18个!今天,小编就先带大家来学习“稻鳖共作绿色生态种养技术”。 稻鳖工作 绿色生态种养技术 稻鳖共作是以水田种养为基础,稻、鳖优质安全生产为核心,充分发挥稻、鳖共生优势,实现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的高效模式。养鳖可以增加水田肥力,种稻可以改良鳖池底质,共生后鳖、稻的病虫害减少,生态效益明显;与单纯种稻相比,稻田养鳖可少施肥、少用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稻谷产值,有利于稳定粮田面积,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单位面积产出率,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适宜区域: 适宜水利条件良好、田间工程配套,且有一定种养习惯和基础的单双季稻区。地势低洼、排灌不畅田块不宜选用。 技术 目标 一般水稻亩产公斤左右,鳖亩产75公斤以上,亩综合效益元以上。 那么,如何做才能达到以上技术目标呢? 技术要点 1~5 1.田间工程 (1)稻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水体无污染、排灌自如、土壤质地良好、看护方便的田块。稻田大小根据各地区情况而定,一般3-10亩为宜。 (2)开挖鳖沟、鳖溜。沿着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田”形鳖沟,并在稻田四个拐角处各开挖一个鳖溜,为鳖提供活动、觅食、避暑防寒的场所。鳖沟、鳖溜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以内,鳖沟宽1.5米、深0.8-1米,鳖溜长4-6米、宽3-5米、深1.2米。根据稻田实际情况,鳖沟也可挖成“廾”、“口”等形状。如图1、图2所示。 图1稻鳖田间工程平面图 图2鳖沟剖面图 (3)建造防逃设施。为防止鳖逃逸,养鳖稻田四周应修建防逃墙,可以用砖彻,高0.5米以上,水泥抹平,顶部成“T”形。为减少设施改造成本,可利用塑料板或者 瓦建造防逃隔离带,方法为:将塑料板或 瓦埋入田埂泥土中0.2米,露出地面0.5米以上,然后用木桩在每隔一定距离固定。为防止鳖沿夹角爬出外逃,稻田四角转弯处的防逃隔离带要做成弧形,进、排水口用铁条网封住。 (4)建造栖息、饵料台。在鳖沟中每隔10米左右放置一块木板,作为鳖的晒背台和饵料台。木板宽0.6-0.8米、长1.5-1.8米,一端固定在埂上,另一端没入水中15厘米左右。 2.稻鳖种养 (1)鳖沟、鳖溜消*。为杀灭鳖沟、鳖溜内的有害生物和净化水质,在鳖苗种放养前半个月,鳖沟、鳖溜用生石灰公斤/亩带水消*。 (2)水草移栽及果蔬种植。鳖沟、鳖溜消*3-5天后,在沟内移植水花生、水浮莲等水生植物,栽植面积占鳖沟、鳖溜总面积的30%,为鳖提供遮阳躲避的场所以及净化水质。在田埂坡上可种植丝瓜、佛手瓜、葡萄等藤蔓果蔬,以避免阳光直射和影响鳖正常生长。 (3)水稻种植。选择抗病害、抗倒伏、耐肥性强的水稻良种,根据品种生育期特性,合理安排播种期,将早稻和晚稻插秧时间分别安排在4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实行宽窄行种植,栽植密度为30×12-15厘米。水稻施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早、晚两季栽插前每亩均匀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公斤。早稻收获前,将鳖集中在鳖沟、鳖溜中喂养,至晚稻插秧结束半个月后方可放其进入稻田。 (4)鳖种放养。早稻插秧结束半个月后,投放鳖种。原则上每池选同一品种,如中华鳖、浙江清溪花鳖、或“日本×清溪”的杂交鳖,要求规格整齐,体健无伤,活动力强。鳖种以-克为宜,一般每亩放养只左右。放养前,鳖种用15-20毫克每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分钟。放养时,将鳖种放在池埂上,由其自行爬入鳖沟、鳖溜。 3.田间管理 (1)饵料投喂。鳖类喜食野杂鱼、切碎的鱼肉等动物性饲料。饵料投喂严格遵守四定原则,每天投喂2次,投喂时间分别在上午9-10点、下午4-5点。日投喂量为鳖总体重的1-2%,并视天气、水温、活饵等情况适当调整,一般以1.5小时左右吃完为宜。可在稻田内投放一些田螺、鱼虾类活饵供鳖食用,提高鳖的品质,节省饲料成本。 (2)水质调控。根据水稻和鳖不同时期的生长需求,适当升降水位,一般水位保持高出田面10-15厘米。高温季节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情况下,水位可调高至20厘米以上,并适当增加水生植物的栽植面积。 鳖沟每隔15天用生石灰泼洒一次,用量为每立方米50克,7-10天后泼洒微生态制剂来改善水质,或定期加注新水,保证每次换水20-30厘米。另外,为净化水质和提高渔产力,也可套养适量鲢鳙鱼等。 (3)晒田施肥。水稻生长期间需要进行晒田。在满足水稻生长需求和不影响鳖生长前提下,采取轻晒的办法:降低水位,露出田面,晒田至田块中间不陷脚,田边表土不裂缝、不发白,以水稻浮根泛白为标准。晒田结束之后,立即将水位复原。晒田前要清理鳖沟,并调换新水,以保证鳖沟通畅,水质清新。施肥原则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种养前一定要施足底肥,根据水稻长势,种养期间可进行适量追肥。一般每15-20天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10公斤腐熟的农家粪,保持水体透明度20-30厘米,田水呈*绿色。 (4)病害防治。严格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进行病害防治。平时应定期进行鳖沟消*,每天清洗饵料台。每20天按20公斤饲料添加大蒜素50克的量投喂或者将中草药铁苋菜、马齿苋、地锦草等拌入饲料中投喂,预防疾病发生,增强鳖苗体质。高温季节,每5天用生石灰水泼洒鳖沟一次,每半个月换水一次,每月用敌百虫、灭虫灵等渔用杀虫剂消*一次。 4.收获与捕捞 水稻成熟后,可将稻田水位降低至离沟面10厘米,把鳖驱赶进沟、进溜,先行将水稻收割,然后再灌水至淹没田面,继续饲养。根据市场销售情况适时将鳖捕捞上市。 5.越冬管理 当年没有起捕上市的养殖田,鳖需要越冬。入冬前一段时间内,增加投喂蛋白质含量高的动物性饵料,保证越冬鳖积蓄足够的能量。水温降至15℃以下时,排干田水,在鳖沟、鳖溜底部铺设20厘米厚的泥沙,然后注入新水,为鳖提供模拟自然的越冬环境。越冬期间,保持鳖沟水位在0.8米以上,用草帘铺设在鳖沟上,防止水面结冰。一般水体氨氮含量不得高于0.02毫克/升,定期进行水体消*和加注新水,保证每次加注新水量不高于10%,水温差不超过2℃,以防鳖“感冒”致病,严禁惊扰、捕捉等操作。 风险提示 1.实行机械化作业的水稻田要在环形沟上修建机耕通道,方便机械进出,鳖沟由管涵连接。 2.早稻收割至晚稻插秧期间,由于二次施肥,为防止水质过肥,每天加注新水20-30厘米。 3.防敌害。及时清除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驱赶鸟类。如有条件,设置防天敌网和诱虫灯。 下期预告 双季稻稻草还田技术 简介 该技术是在上茬水稻收割后,将秸秆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土中,为下季作物生长提供部分营养元素,同时将水稻吸收的钾、钙、镁和部分微量元素归还给土壤,从而提高土壤肥力的一项常用技术,是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之一。 来源:省农技推广总站 编辑:付楚姣 一审:孙志攀终审:徐峰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jincaoa.com/dmcgx/1722.html
- 上一篇文章: 百癣夏塔热胶囊24粒东泰
- 下一篇文章: 药中药每天记一味中药井口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