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图片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其“块黑似猪屎,猪屎曰零(即苓字),其块零落而下”,故称“猪苓”。春秋季采挖,去杂质,切厚片,干燥入药。

前人经验

1

《神农本草经》记载:“(猪苓)味甘,平。主痎(jiē)疟,解*蛊疰(zhù),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一名猳(jiā)猪尿。生山谷。”

2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枫猪苓)苦甘淡平,入膀、肾而利湿,行水功胜茯苓,但无益脾之效。虚人无湿忌之。”

猪苓(照片由湘中大本草联盟周老师提供)

NO.2.1功效主治

猪苓,甘、淡,平。归肾、膀胱经。主要功效有:利水渗湿。

1

利水渗湿:本品甘淡性平,入肾、膀胱经,利水渗湿作用较强,既适于水饮停聚之小便不利、水肿等病证,也适于湿浊流注下焦之泄泻、淋浊、带下、脚气等病证。

用法:6~12g,煎服。

猪苓(摄于湖南邵东)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猪苓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类和甾体类,还有三萜类、蒽醌类物质,有利尿、肾脏保护、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辐射、抗菌、保肝等作用。

猪苓(摄于湖南长沙)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任艳玲.《神农本草经》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1.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

陈晓梅,田丽霞,郭顺星.猪苓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菌物学报,,36(01):35-47.

音频:曹旺梅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欢迎大家长按







































白癜疯
的白癜风医院地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jincaoa.com/dmcgx/2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