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一
一、选择题 1.(3分)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吱声(zī)重听(zhòng)受到重创(chuāng)金石为开(wéi) B.症结(zhēng)*鹂(lì)信口雌*(cī)探骊得珠(lí) C.订正(dìng)胡诌(zōu)精气真髓(suì)道行浅薄(héng) D.剽窃(piāo)洁癖(pì)及时供应(gōng)兔起鹘落(gǔ) 2.(3分)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那年胡适才二十七岁,年纪比那些先生们差一大节,于是他格外谨小慎微,处处低眉顺眼,看人颜色。可是自从那篇《文学改良刍议》刊布之后,他立刻声名大震,红极一时。 B.护士长在会议上点名批评了护士小倩,说病人一有疑问,你就摔脸子,这次发错药,差一点害了病人!医护工作,一要热心二要细心,这虽是老声常谈,但却是座右铭啊! C.前几天,我在朋友家里看到了一幅画,那是朋友的六岁小女儿的信手涂鸦,那天真纯洁的思想,那无拘无束的浪漫想象,那随心所欲的鲜艳色块,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D.昨天,我天津的朋友问我去不去新疆。沙漠,草原,羊群,哈蜜瓜,葡萄,达坂城的姑娘,手屈一指的民族歌舞,如此美好的新疆我为什么不去呢?我在我去! 3.(3分)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是怎么过除夕的?那是相当的有味,全家围坐在餐桌旁,一边享受着美味佳肴,一边欣赏着中央台主办的联欢晚会,我们和全国人民一起守候着新年的来临。 B.有些人真是胆大,打出一两万字半通不通的片段文字就能做出三四百页的大书来,而且书中的图片与文字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但这样的书就摆到书店里去了。 C.南昌一家生产酱油的企业,一直在它们生产的酱油中添加人工色素、黏稠剂等,却大做广告说“绝对没有任何添加剂”,这简直是掩耳盗铃。 D.他昨天到我家做客,泡的新茶他一口没喝,说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远不如外国的饮料好喝。才出去镀了两年金,怎么就不能喝茶了呢? 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会上,各班文艺委员汇报了本班同学艺术节前夕准备文艺节目,准备服装道具等,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排练,准备过一个愉快的“红五月艺术节”。 B.经过五次月考的验证,他建立的学习目标确实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由于他学习更加努力了,所以他也更加明确了学习目标。 C.写文章应该基本上是怎么说就怎么写,但是有些人盲目追求“漂亮”,滥用词语,或者造些曲曲弯弯的句子,反而把自己的意思弄模糊了。 D.对那些制假售假的厂家和商家一定要依法制裁,绝不能让那种坑害消费者的恶行任其自由泛滥,当然,执法者本身更需要有严格的法律制约。 5.(3分)小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和一首《渔家傲》被《诗词少年》录用,已知稿费是以每字(不含题目和作者姓名)5元来计算,请问小明一共可以获得多少稿费?( ) A.元B.元C.元D.元 6.(3分)《俗世奇人》与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一脉相承,无奇则不传。下列情节中,你认为最不能体现《俗世奇人》传奇性的一项是( ) A.酒婆喝了假酒一直没事,喝了真酒却出事了。 B.牙医华大夫不记得自己的病人长什么样子,却认得病人的牙。 C.曹小三作为刷子李的徒弟,却对师傅的绝活一直半信半疑。 D.钓鱼行家大回能钓各种各样的鱼,最后自己却被一辆装鱼的马车给碾了。 二、默写 7.(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诗文是人的知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1)”,流露了你可望不可即的惆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2),”,道出了你独立万古的苍茫。你因生活中平凡的诗意而欣然,“晴空一鹤排云上,(3)”,也因内心深微繁杂的情感而黯然,“(4),,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文中有你不平的激愤,如韩愈在《马说》一文结尾处的控诉:“(5)?!”诗文中也有你不变的壮志豪情:“(6),。” 三、诗歌鉴赏 8.(10分)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2)借景抒情是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 9.(18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方阳光 (1)四合房是一种闭锁式的建筑,四面房屋的门窗都朝着天井。从外面看,厚墙高檐密不通风。我是在这样关防严密的“碉堡”里出生的。这碉堡用青砖砌成,黑瓦盖顶,灰砖铺地,墙壁、窗棂、门板,没有一点儿鲜艳的颜色。即使天气晴朗,室内的角落里也黯淡阴冷。 (2)四合房的主房,门窗向南。中午的阳光越过南房,倾泻下来,泼在主房的墙上。开在这面墙上的窗子,用一层棉纸糊得严丝合缝,阳光只能从房门伸进来,照门框的形状,在方砖上画出一片长方形。这是一片光明温暖的租界,像一块发亮的地毯。 (3)然后,一只用麦秆编成的坐墩,摆在阳光里。一双矜持的小脚,走进阳光,脚边出现了她的针线筐;一只狸猫,跳上她的膝盖。然后,一个男孩蹲在膝前,玩弄针线筐里的古铜顶针。这就是我和我的母亲。 (4)如果有人问母亲:你最喜欢什么?她的答复,八成是冬季晴天这门内的一方阳光。我清楚记得一股暖流缓缓充进我的棉衣,我的毛孔张开,承受热絮的轻烫。血液把这种快乐传遍内脏,最后在脸颊上留下红润。 (5)在那一方阳光里,我持一本《三国演义》或《精忠说岳》,念给母亲听。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兴趣仿佛并不在乎重温那些早已熟知的故事。每逢故事告一段落,我替母亲把绣线穿进针孔,让她的眼睛休息一下。大概是暖流作怪,母亲嚷着:“我的头皮好痒!”我就攀着她的肩膀,向她的发根里找虱子,找白头发。 (6)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冬天,母亲也总要抱怨她的脚痛。 (7)她的脚是冻伤的。做媳妇的时候,住在阴暗的南房里,整年劳作。寒凛凛的水气,从地下冒上来,首先侵害她的脚,使之永远冰冷。冬天乍到,她的脚面和脚跟立即有了反应:看得见的,是肌肉变色、浮肿;看不见的,是隐隐刺骨的疼痛。 (8)分了家,有自己的主房,可是年年脚痛依然。在那一方阳光里,母亲是侧坐的,她为了让一半阳光给我,把自己的半个身子放在阴影里。左足的伤害没有复原,右足受到的摧残反而加重了。母亲不时皱起眉头,咬一咬牙。尽管只是身体轻轻地震动,不论我在做什么,那猫睡得多甜,我们都能感觉出来。 (9)“妈,我把你的座位搬到另一边来好不好?让右脚也多晒一点太阳。”我站起来,推她的肩。母亲低头含笑,摇摇头。 (10)座位终于搬到对面去了。狸猫受了惊,跳到院子里去。母亲连声呼唤,我去捉它,连我自己也没有回到母亲身边。 (11)以后,母亲一旦坐定,就再也不肯移动。 (12)母亲在那一方阳光里,说过许多梦。 (13)母亲说,她在梦中抱着我,一双赤足埋在几寸厚的碎琉璃碴儿里面,无法举步。四野空空旷旷,一望无边都是碎琉璃,碎片最薄最锋利的地方有一层青光,纯钢打造的刀尖才有那种锋芒。梦中的我躺在母亲怀里,光着身体睡得很熟。母亲独立苍茫,汗流满面,觉得我的身体愈来愈重,渐似下坠……想到这里,她的心立即先被琉璃碎片刺穿了。某种疼痛由小腿向上蔓延,直到两肩、两臂…… (14)就在近乎绝望的时候,母亲身旁突然出现一小块明亮干净的土地,像一方阳光那么大,平平坦坦,正好可以安置一个婴儿。母亲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我轻轻放下。谁知道我着地以后,地面忽然倾斜,我安身的地方像是一个又陡又长的滑梯,没有尽头。我飞似地滑下去,转眼间变成一个小黑点。 (15)在难测的危急中,母亲大叫。醒来之后,略觉安慰的倒不是我好好地睡在房子里,而是事后记起我在滑行中突然长大,还遥遥向她挥手。 (16)于是,她有了混和着骄傲的哀愁。她放下针线,把我搂在怀里:“如果你长大了,如果你到很远的地方去,不能回家,你会不会想念我?” (17)当时,我唯一的远行经验是到外婆家。外婆家很好玩,每一次都在父母逼迫下不情愿地回来。母亲梦中滑行的景象引人入胜,我立即想到滑冰,急于换一双鞋去找那个冰封了的池塘。 (18)跃跃欲试的儿子,正设法挣脱他的母亲。 (19)母亲放开手凝视我:“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 (选自王鼎钧散文《风雨阴晴》,有删改) (1)文章首段写了四合房怎样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 (2)从全文来看,首段文字有何作用? (3)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①含笑: ②凝视: (4)母亲对我讲了一个梦,这个梦包含了母亲对我的哪些情感? (5)本文中母爱的表现有哪些?联系全文,分条简要概括。 (6)文章以“一方阳光”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五、文言文阅读 10.(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文言词语。 (1)两狼之并驱如故。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1.(12分) 喜雨亭记①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②。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③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容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①本文为嘉佑七年()苏轼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作。②这三个典故分别是:周成公得一异禾,便作《嘉禾》一篇;汉武帝在汾水得一宝鼎,于是改元为元鼎;叔孙领兵大胜北狄,俘秋君侨,即给儿子取名侨如。③扶风:即凤翔府。 (1)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下列六句话,分编为四组,都体现作者关心百姓、与民共忧同乐思想的一组是 ①古者有喜,则以名物。 ②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④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贸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⑤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⑥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A.①③④ B.④⑤⑥ C.②④⑤ 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因久旱逢甘雨而欣喜,作者的心情也很高兴,故以“喜雨”名其亭,这与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表现作者在意的不是个人的悲欢离合,而是天下苍生的幸福安宁。 B.全文结构谨严,脉络清晰,如剥茧抽丝。语言轻快活泼,文笔淋漓酣畅,充分表现作者的喜悦心情,极富感染力。 C.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全文以一“志”贯穿,首尾呼应,结构谨严。 D.开篇点明用“雨”命名的缘由,接着援引古人以喜为名的三个例子,这三件事不仅有趣,而且都与国家*治有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作者看重的是国计民生,而非亭名。 12.(6分) 喜雨亭记①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②。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③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容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①本文为嘉佑七年()苏轼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作。②这三个典故分别是:周成公得一异禾,便作《嘉禾》一篇;汉武帝在汾水得一宝鼎,于是改元为元鼎;叔孙领兵大胜北狄,俘秋君侨,即给儿子取名侨如。③扶风:即凤翔府。 (1)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②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13.(6分) 瘗①旅文 王守仁 维正德四年秋月二日,有吏目②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③,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蜙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噫!吾与尔犹彼也!”二童闵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 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胡为乎来为兹山之*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胡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尔诚念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胡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 “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 “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遇兮,奚必予宫。*兮*兮,无悲以恫!’” “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悲兮!道傍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①瘗(yì):埋葬。②吏目:州县小官,佐理刑狱事务。③龙场:驿站名,在今贵州修文县。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词性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是 14.(8分) 瘗①旅文 王守仁 维正德四年秋月二日,有吏目②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③,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蜙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噫!吾与尔犹彼也!”二童闵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 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胡为乎来为兹山之*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胡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尔诚念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胡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 “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违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 “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遇兮,奚必予宫。*兮*兮,无悲以恫!’” “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悲兮!道傍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①瘗(yì):埋葬。②吏目:州县小官,佐理刑狱事务。③龙场:驿站名,在今贵州修文县。 (1)吕思勉评价《瘗旅文》“自心情中流出,颇见真挚也”。全文流露出作者哪些真挚的情感?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 ②历瘴*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 六、作文 15.(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恩格斯说,发展和表现自己是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于光远先生承认自己是“二表人才”,即爱表现自己和爱受表扬,他认为,只要表现自己的东西是真实的,受表扬时不失自知之明,就足够了。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时时表现自己。 根据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意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字;④不得抄袭。 -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A.正确。 B.“*鹂”中的“鹂”应读作“lí”,“信口雌*”中的“雌”应读作“cí”。 C.“胡诌”中的“诌”应读作“zhōu”,“精气真髓”中的“髓”应读作“suǐ”。 D.“洁癖”中的“癖”应读作“pǐ”,“兔起鹘落”中的“鹘”应读作“hú”。 故选:A。 2.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A.“一大节”中“节”应改为“截”,“声名大震”中“震”应改为“振””。 B.“摔脸子”中“摔”应改为“甩”,“老声常谈”中“声”应改为“生”。 C.全部正确。 D.“哈蜜瓜”中“蜜”应改为“密”,“手屈一指”中“手”应改为“首”。 故选:C。 3.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的能力。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一起,表示同一地点;一齐,表示同一时间。“守候着新年的来临”是同一时间,该项应为“一齐”。 B.八竿子打不着:比喻两方面关系疏远或根本没有关联。使用正确。 C.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句中是厂家欺骗消费者,不合语境。 D.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句中指人,对象错误。 故选:B。 4.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A.成分残缺,“汇报”缺少宾语,“准备服装道具等”后加“的情况”。 B.不合逻辑,“他也更加明确了学习目标”是原因,“他学习更加努力了”是结果。应改为“由于他更加明确了学习目标,所以他也学习更加努力了”。 C.正确。 D.句式杂糅,“绝不能让……”与“任其……”杂糅,去掉“任其”。 故选:C。 5.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学生应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jincaoa.com/dmcjg/10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3年就能让农田废弃,被列为全球第一恶草
- 下一篇文章: 1种草有*奶浆,在房前屋后遇到它,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