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1守岁诗

〔宋〕苏轼

儿童强不睡,

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

更鼓畏添挝。

注释

①强(qiǎng):迫使,竭力。

②挝(zhuā):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

译文

儿童坚持不睡觉,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早上公鸡请不要打鸣,一声声更鼓催促叫人惧怕。

2*洞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寻。

①《*洞》共二首,本诗为其一。

②*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这里青山环抱,碧树成荫,十分幽静。名为“*洞”,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块坪地。

③春深:春末,晚春。

④引笑:逗笑,开玩笑。

⑤周情孔思:指周公、孔子的思想智慧。

⑥追寻:深入钻研。

释文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又快过完了,时间就像*金那样珍贵。要不是道人过来逗趣开玩笑,还在周公和孔子的思想智慧中投入钻研呢。

3边词

〔唐〕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

二月垂柳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

正是长安花落时。

①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

②未挂丝:指柳树还未吐绿挂丝。

③即今:如今,现今。

④冰开日:冰解冻的时候。

五原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二月之间,垂杨尚未发芽。*河岸边,如今开始冰雪消融。长安城里,却正当落花时节。

4敷浅原见桃花

〔宋〕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

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

一时衔在画梁西。

①敷(fū)浅原:古地名。

②碎红:指桃花的落瓣。

③逐:被水冲走。

④画梁:有彩绘的屋梁。

暮春时节,细雨霏霏,桃花随着雨点,四下乱飞。一半去追逐清清的溪水,一半委落尘土,献给大地。何处飞来一对轻盈的燕子,追逐落红,冒雨徘徊。它们衔来几瓣桃花,放在彩绘屋梁偏西处。

5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①不值:没有遇到主人。

②屐:一种木头鞋,底下有齿,可以防滑。

③小扣:轻轻地敲门。

④柴扉:用树条编扎的简陋的门。

园主人该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为什么客人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6绝句

〔南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①系(jì):栓。

②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

③杖藜(lí):“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栓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

7渔父

〔南唐〕李煜

浪花有意千重雪,

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

世上如侬有几人?

①渔父(fǔ):渔翁,捕鱼的老人。《渔父》版本较多,此版本流传最广。

②一队春:指桃李盛开,由近及远,好像队列有序一样排列着。言春色正浓,春意盎然。

③一竿纶(lún):一根钓竿。纶:钓鱼用的线。

④侬(nóng):我,江南口语。

浪花仿佛是有意地欢迎我,卷起了千万重的飞雪。桃花李花默默地站成了一队,让我感受到了春天。一壶美酒在手上,一根钓杆在身边,世上像我这样快活的人有几个呢?

8劳劳亭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①劳劳亭:借指送客的离亭,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②知:理解。

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就是送别客人的劳劳亭。春风也理解离别的痛苦,所以才不催这柳条发青。

9*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鹤楼:楼名,在今湖北武汉。

②之:去,到。

③故人:这里指老朋友。

④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⑤广陵:即扬州。*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⑥唯:只。

⑦天际:天边。

老朋友离开西边*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10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①掩:关闭。

②柴扉:柴门。

③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啊你能不能回归?

11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①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12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①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②碧霄:浩瀚无际的天空。

③几万条:虚指,比喻多。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13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①嫦娥:神话传说中月中仙女。相传她本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求来的不死药,就飞入了月宫。事见《淮南子·览冥中》及高诱注。

②云母屏风:以美丽的云母石制成的屏风。烛影深:烛影暗淡,表明烛已残,夜将尽。

③长河:银河。渐落:渐渐西沉。晓星:晨星。沉:落。

④应悔:定会悔恨。偷灵药:指偷长生不死之药。

⑤夜夜心:因为孤独而夜夜悔恨。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14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①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驻地。由于当时禁*身着黑色*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②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15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①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灵鹫峰。传说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以为它象天竺国的灵鹫山,并说“不知何时飞来”,故而得名。

②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③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飞来峰上耸立着高高的宝塔,我听见鸡叫便看太阳升起。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

16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①湖阴先生:指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②净:另有版本为“静”。

③护田:保护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将:携带。绿:指水色。

④排闼(tà):推开门。闼:宫中小门。据《汉书·樊哙传》记载,汉高祖刘邦病卧禁中,下令不准群臣进见,但樊哙排闼直入,闯进刘邦卧室。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17约客

〔南宋〕赵师秀

*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所以称“*梅时节”为江南雨季。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

④处处蛙:到处是蛙跳蛙鸣。

⑤有约:即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梅子*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百无聊赖地闲敲着棋子直至灯花落尽。

18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①邸:官府,官邸。

②休:停止、罢休。

③直:简直。

④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⑤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

⑥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游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19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①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为诗的标题”。

②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③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④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⑤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⑥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20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①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②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⑤胡:此指吐蕃。

⑥窥:有所企图。

⑦戍客:指戍边的兵士。

⑧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呵,你几时能归来!

★经典美文(10篇)

1《论语》节选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注:此节选要求背诵。)

2春日寻芳(小古文)

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小姊(zǐ)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之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3鹬蚌相争

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了,不禁喜笑颜开。他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4清明节的由来

每年4月5日前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还有一个感人肺腑的传说呢。

两千多年前,晋国发生内乱,晋国公子重[chónɡ]耳流亡到了国外。

流亡途中,重耳一行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饿得头昏眼花,全身无力。随臣介子推偷偷地割下了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重耳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问:“这是哪儿来的肉?”介子推把真实情况告诉他。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你这样待我,日后我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语重心长地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重耳流亡了十九年,终于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晋文公。他念着介子推的好处,想封他做个大官。于是,他几次派人去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做官,都一一回绝了。晋文公又亲自上门去请。可是到了介子推家,只见大门紧锁。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亲躲到山里去了。

晋文公派人前去寻找。可是荒山野岭,找一个人哪儿那么容易呀!有个大臣献计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介子推肯定会走出来的。晋文公同意了。大大烧了三天三夜,却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人们进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老母亲坐在一棵烧焦了的老柳树下,已经死了。晋文公见状,放声痛哭。当他派人来安葬介子推的时候,发现那棵老柳树的树洞里有一封介子推的血书,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并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前一天做好的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大臣去祭奠介子推。他们走到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就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祭扫之后,晋文公把这棵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寒食节之后的一天定为清明节。

晋文公一直把介子推的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的座右铭。他勤*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清明节,大家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地,清明节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天,人们要给去世的亲友或伟人祭祀扫墓。有的还把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5大自然的语言

戴巴隶

别以为人才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睁开眼就能看见。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

明天准是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

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忙着搬家,

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写着:

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如果被砍倒,

你会把年轮发现——

一年只长一圈,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

鱼鳞上也有圆圈──

一圈就是一岁,

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

嵌在喜马拉雅山脉,

这是在告诉人们:

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巨大的“漂砾”,

搁在温暖的庐山,

那又在告诉人们,

这儿曾有寒冷的冰川。

可是你别以为,

大自然的语言很难,

也许有时过于平凡,

人们才视而不见──

行星亿万年运转,

多么平平淡淡,

直到哥白尼眼里,

才把“太阳中心说”创建。

阿基米德洗澡的时侯,

学会了鉴别皇冠。

可别人也都洗澡,

为什么不会把浮力计算?

大自然的语言啊,

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

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6童年

吴珹

童年,在小河边送走远航的芦叶船。

童年,在草地上放飞纸糊的花蝴蝶。

童年,爱和布娃娃说悄悄话。

童年,用橡皮泥捏出千姿百态的想象。

童年,在蒲公英的小屋里寻找展开翅膀的童话。

童年,在万花筒里旋转着五彩缤纷的梦。

童年,在蚁窝和鸟巢里,在电动汽车和电子计算机里,以至在因特网上,探索着各种各样的秘密。

童年,有人之初最可贵的本性,有追根究底的好奇,有无拘无束的创造。

童年,天真而又诚实,不受世俗的蒙蔽。

童年,最贫穷也最富有。那时候,真可谓是最无知的智者,最无忌的哲人。

7“计算机之父”的童年故事

年夏天,在英国伦敦一家花园的草坪上,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儿正汗流满面地用小铁铲在地上挖土,旁边放着几只木制的小胳膊小腿。他认真地把一个小胳膊埋进土里,然后歪着脑袋想了想,又将已埋进土里的小胳膊拉了一点儿露在外面。他的母亲轻轻走过来,弯下腰和蔼地问道:“阿兰,在干什么呢?”

“妈妈,我玩具船上的水手坏了,我要把他们埋进土里,像栽苹果树那样结出好多好多的小水手来。”

“傻孩子,这些木头胳膊腿和树苗可不一样,它是不会长出小水手的。”

“不一样?”小男孩儿仰起头,脸上充满了疑惑的神情。这个思维奇特的小男孩儿,就是后来被世人称为“计算机之父”的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

在许多人眼里,小阿兰有些“怪”,因为他经常干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例如,地下室里放着他的一些瓶瓶罐罐,里面装满了用花草制成的汁液和粉末。母亲问他:“这些瓶子里装的是什么?”“这一瓶是我为爸爸做的饮料,那一瓶是我发明的染台阶的台阶粉。”他发明的饮料自然谁也不敢喝,至于有没有人需要台阶粉,那可不是小阿兰考虑的问题。

八岁那年,阿兰写了一部世界上最薄的书——《关于一种显微镜》。这本书开头的一句话是:“首先,你必须知道光是直的。”

阿兰是个特别的学生,他的思维经常是跳跃的,学习成绩也不稳定。只有家里人知道,他之所以有时候成绩不太好,是因为他用了大量时间去研究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理论。

阿兰还经常做些尽可能不违犯校规的小实验,例如在楼梯的墙上挂根绳子,吊一个重锤,并让它摆动起来;在宿舍的窗台上点两支蜡烛,然后用来煮混合物,使之产生发出炫目光彩的气体……

正是带着这种充满想象力的思维,阿兰成年后与其他科学家一起,在计算机理论的领域里拓荒耕耘,成为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被人们誉为“计算机之父”。

8多变的脸

张歧

多么像人啊,海的脸一天多变。

清晨,常常是安恬的。安恬得没有一丝涟漪,就像是刚睡醒还没睁开惺忪眼睛的脸,还羞怯地蒙着一层薄薄的面纱。

当风提着裙子姗姗走来,安恬顿时变成多皱,密匝匝的弧纹,就像是老奶奶皱巴巴的脸。

涨潮了。海浑身抖动,一边跳,一边吼,那扬起的雪白的浪花,多像是发脾气的老爷爷翘起的白胡须……

我喜欢宁静安恬的脸。

我喜欢慈祥温柔的脸。

我也喜欢严肃冷峻的脸。

爸爸和妈妈的脸不也是常常地变?当我潜心做功课的时候,当我学雷锋叔叔做好事的时候,当我不讲礼貌和淘气的时候……

嬉笑和严肃常常有同样的内涵:为了深沉的爱。

我喜欢海,喜欢有着丰富感情的海。

9神秘的“无底洞”

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无底洞”?按说地球是圆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组成,真正的“无底洞”是不应存在的,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山洞、裂口、裂缝,甚至火山口也都只是地壳浅部的一种现象。然而中国一些古籍却多次提到海外有个深奥莫测的无底洞。如《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之外有大壑。”《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事实上地球上确实有这样一个“无底洞”。

它位于希腊亚各斯古城的海滨。由于濒临大海,大涨潮时,汹涌的海水便会排山倒海般地涌入洞中,形成一股湍湍的急流。据测,每天流入洞内的海水量达三万多吨。奇怪的是,如此大量的海水灌入洞中,却从来没有把洞灌满。曾有人怀疑,这个“无底洞”,会不会就像石灰岩地区的漏斗、竖井、落水洞一类的地形。然而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人们就做了多种努力企图寻找它的出口,却都是枉费心机。

为了揭开这个秘密,一九五八年美国地理学会派出一支考察队,他们把一种经久不变的带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观察染料是如何随着海水一起沉下去。接着又察看了附近海面以及岛上的各条河、湖,满怀希望地寻找这种带颜色的水,结果令人失望。难道是海水量太大把有色水稀释得太淡,以致无法发现?

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会没完没了地“漏”下去,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又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都流到哪里去了?

10最棒的玉米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在屋后种了一大片玉米,眼看着收获的日子一天天近了。

玉米地里,那个最大的、颗粒饱满的玉米高兴地说:“收获那天,老婆婆一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的最好的玉米!”附近其他的玉米听了,连连称是,对它羡慕不已。

收获那天到了,老婆婆拄着拐杖来摘玉米,她只是看了看那个最好的玉米,并没有把它摘走。“可能是老婆婆眼睛不太好,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的。”那个很棒的玉米虽然有点失落,但还是自我安慰着。

第二天,老婆婆又唱着快乐的歌儿收走了其他玉米,可唯独没有摘这个自以为很棒的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的。”棒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

第三天,第四天,老婆婆没有来。这以后的好多好多天,老婆婆都没有来,棒玉米觉得自己被摘走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在一个漆黑的雨夜,棒玉米才突然感悟到:“我总以为自己是今年最好的玉米,我对自己的估量太高了。其实我是今年最差的玉米,连老婆婆都不要我了。白天,我顶着烈日,原本饱满的颗粒变得坚硬,整个身体像要炸裂一般。夜晚,我又要和风雨搏斗,眼看躯体就要腐烂,我真是自作自受啊!”

它很绝望,也很悲痛,它甚至想在这个暴风骤雨的凄凉夜晚,永远地消失掉算了……

不知不觉,一缕柔和的阳光照在棒玉米的脸上,它抬起头来,睁开双眼,一下就看到了站在它面前的老婆婆。老婆婆也在用一种柔和的目光瞧着它,她自言自语道:“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拿它作种子,明年的玉米一定比今年长得更好!”

这时,棒玉米才明白老婆婆不摘它的原因。正当它想着的时候,这个突获殊荣的棒玉米被老婆婆轻轻地摘了下来。

相信自己,但有时候也需要耐心和韧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jincaoa.com/dmcjj/10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