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温下降,小瓜虫病水霉病频发,如何
南方地区冬季的气温和水温较低,预测海、淡水养殖水生动物病害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小瓜虫病、水霉病将会大幅上升,甚至可能会在局部地区出现流行和暴发,严重可造成全*覆没! 快入冬了,鱼塘怎么防治小瓜虫病和水霉病?养殖生产者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尽量做到尽早发现、及时防治,减少损失。 小瓜虫病死鱼现场图片 佛山市一杂交*颡(*骨鱼)鱼塘,水面6亩,刚开始养殖户反应吃料慢了很多,11月7日不吃料,并且有靠边游水鱼,镜检发现鳃丝有大量小瓜虫寄生,当天游水鱼30-40条,死鱼10多条;11月8日,靠边游水鱼以上,死亡量50-60条,养殖户立马联系鱼中卖鱼,挂急诊13号出鱼;感染小瓜虫的第四天,游水多条,死亡高达多尾,死亡上千斤。养殖户梁老板表示:“很担心再这样死亡的话怕到时候出不了鱼”。 据了解,年,在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发病高峰期时候,总共有18塘*颡鱼出现了小瓜虫病, 基本上18塘鱼全*覆没,损失惨重! 小瓜虫基本情况 小瓜虫适宜水温为:15--25℃,广东*骨鱼塘10月份之后高发,多为淡水类型——多子小瓜虫。寄生阶段的小瓜虫成熟后会冲破胞囊,离开鱼体,自由游动约3-6h落在水体底部,胞囊里的虫体分裂法繁殖,一般一次能孵化-个幼虫。 小瓜虫形态特征 1.鱼体表、鳃部、鳍条等组织增生,形成肉眼可见的小白点点(囊胞)。 2.鳃部镜检可发现有游离和包囊状的虫体。 小瓜虫鱼塘发病规律 刚开始前几天发现吃料慢口,吃料情况一天比一天差→病发前1-2天开始不吃料→随后发病。 天开始靠边游水(喜欢有草堆、围网、料台边),不吃料,开始瘦身→第二天聚群靠边并且吊颈红嘴红下巴,靠边游水量可达到0.04%→后面慢慢死亡逐渐递增→全塘死亡。 小瓜虫病的防治措施 切勿恐慌!小瓜虫并非绝症,也不是没办法处理,只要发现及时,处理手法正确,仍然有可能处理成功,以下为前段时间处理的一个成功案例: 佛山市一杂交*颡鱼塘,在10月3日养殖户镜检发现有小瓜虫,但数量较少。当天使用干辣椒煮熟后泼水,用量为9斤/亩;隔天再用同样分量泼水,之后再隔3天泼9斤一亩。10月8日,镜检鳃部小瓜虫少了很多;10月10日,再检鳃部已经没有再发现小瓜虫了。虽然情况好转,但鱼还是不吃料,过了半个月后才慢慢开始吃回料,总体算起来一个月才恢复正常。 预防措施: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杀灭小瓜虫包囊。 2.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和免疫增强剂等,有条件的可把水温提高到20℃以上。 3.青蒿末拌饵投喂。 治疗措施: 1.使用干辣椒,煮熟,直接泼水,分量9斤/亩,用法: 天泼,然后第二天再泼一次,中间隔3天左右再泼一次。 2.使用干辣椒+生姜,煮了之后泼水,用法:干辣椒5斤/亩+生姜3斤/亩,隔天用一次,用三次。 3.使用 铜+溴氯海因,用法: 铜 次使用0.5斤/亩+溴氯海因克水面/亩,第二次 铜使用0.7斤/亩+溴氯海因克水面/亩,第三次 铜使用1斤/亩+溴氯海因克水面/亩,隔天使用一次,中间间隔时间一天使用多元有机酸解*,连续使用3次,时间为6天。注意: 铜使用不要过量, 铜用到2斤/亩时*骨鱼会中*死亡。 4.使用双氧水+溴氯海因,双氧水1斤/亩,溴氯海因克水面/亩,每天连续使用,白天双氧水,晚上溴氯海因,因为小瓜虫晚上的活性比白天差,而且晚上会脱落一部分,一直使用到无小瓜虫为止。 以上方法的使用,必须同时配合水质以及体质调理入手,减少损失提高治愈率,如果是发现较晚,或者是伴随爱德华氏菌等感染爆头症状,建议及时联系鱼中出鱼较为保险,减少损失。 水霉病水霉病即养殖中所说的水绵病、白毛病和肤霉病,该疾病常感染淡水鱼的受伤组织和死卵,进而在周边形成覆盖物,特征为:灰白色;棉絮状。随着病菌的扩散,会有如下表现和症状:皮肤溃烂、组织坏死、行为失常、食欲减退、身体消瘦,最终导致死亡。 水霉病没有明确的寄主对象,常见于各种鱼类以及鱼卵,比如鲢鱼、罗非鱼、*鳝。此外,虾类、蟹类和龟鳖等也可能发生水霉病。该病在当前的淡水鱼养殖中已经成为防治的一大难题,须对该病进行系统的分析,从病因、病原物、症状和诊断上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到对症下药,确保淡水鱼的健康生长,进而实现养殖的增收。 鱼类水霉病的病因、病原物、症状和发生情况 (一)病因 常见的病因体现在鱼体受到损伤或者冻伤后,病原物会经伤口慢慢侵入体内,使病菌滋生。具体表现为当病原物入侵后,其营养组织菌丝会深入坏死的肌肤,并且吸收营养和继续繁殖。后期大量的菌丝发展就会呈现灰白色、棉絮状的覆盖物。通过仪器可观察在活体鱼卵有孢子萌发并穿入卵壳,在卵中生长并分出侧枝,当胚胎正常发育时内菌丝停止发育;当胚胎死亡时内菌丝会迅速繁殖,此时附近活卵也会因外菌丝包裹而窒息死亡,这个过程持续进行可引起鱼卵全部死亡。在鱼类孵化中此病也常见,当内菌丝侵入卵膜内的同时,卵膜外也丛生外菌丝,因此该疾病又称“卵丝病”。 (二)病原物 当前的科学研究已经发现水霉病的病原物有10余种,其中绵霉属和水霉属最为常见,这2种均属于水霉科。水霉病的病原为真核生物,并且以如下方式生长:菌丝、酵母形细胞。病原物的细胞壁多以几丁质组成,结构较为稳定并且较结实。 (三)症状 当淡水鱼类最初感染水霉菌时,肉眼通常无法看出病鱼有异常症状,如果肉眼可观察到病症,此时菌丝体已从病鱼伤口进入并向其内外生长,具体说来,向内深入到损伤和坏死的皮肤、肌肉中会吸取其中营养成分,并且迅速生长和繁殖;向外形成灰白色棉絮状物,该棉絮状物肉眼可见。据报道,淡水鱼类被霉菌侵袭后,因体表瘙痒和疼痛会分泌大量黏液,而皮肤黏液增多更加有利于病菌存活。后期病鱼出现焦躁不安、行动迟缓、运动失常、食欲减退等症状,最终随着体力衰竭而亡。水霉病的症状通常肉眼观察外菌丝可以做出判定,结合鱼的运动情况以及进食情况也可诊断,必要时可用显微镜观察。 (四)发生情况 水霉菌对寄主没有严格选择性,不论是鱼卵还是各种养殖鱼类的成体均可被感染。水霉和绵霉之所以在淡水鱼养殖中广泛存在,主要是因为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在5~26℃的范围内都可以存活,尤其是13~18℃最适繁殖。因此,水霉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但早春和晚冬更加容易发生。水霉病的出现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春季发塘时养殖户向池塘投放腐熟不充分的动物粪便; 2.池塘的放养密度过大,增加交叉感染几率; 3.淡水鱼的捕捞或运输中导致鱼类体表受伤; 4.鱼类体表本身残存寄生虫; 5.冬季养殖中引发鱼体冻伤; 6.未及时清理池塘中死鱼,导致水霉寄生在鱼类尸体上并迅速繁殖,感染其它鱼体; 7.鱼池过于清瘦,鱼类出现饥饿或者营养不良。 鱼类水霉病的诊断方法 在冬季或者早春时,经常见到鱼成群地在塘边以跑马状游动,同时体表有层白色棉絮物。将病鱼抓捕后,肉眼可见体表严重缺乏光泽,鳞片脱落严重,伴有发红充血现象。通过镜检未能监测出寄生虫,但是可见菌丝,在体表观察和镜检的共同作用下即可确诊为水霉病。 如何进行鱼类水霉病的防治 (一)水霉病的预防 具体说来,预防水霉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春季发塘期间喂养完全腐熟的肥料,这样可以避免为水霉提供生长环境; 2.合理控制放养密度,在单位面积内需要适量投放鱼苗,保证鱼的活动范围; 3.在捕捞和运输中要小心操作,器具要避免和鱼体的剐蹭,鱼体受伤要杜绝进入鱼塘; 4.在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加强寄生虫防治,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药物投放,如发现水池和鱼体有寄生虫,应及时治疗或者捕捞; 5.在寒冷的冬季,水面容易结冰,需适当注水,增高池塘水位,在捕捞时要小心鱼体冻伤; 6.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死鱼或者水霉病表现严重的活鱼,要及时清理出鱼塘避免感染其他鱼,受重伤的鱼可隔离,并适当注射 链霉素; 7.塘水应肥瘦适宜,适量投放青草和营养丰富的饲料,避免鱼类营养不良; 8.在消*环节,常用漂白粉或者生石灰对清塘消*,可减少水霉病发生的几率; 9.受伤的鱼需要消除处理,用高锰酸钾或者碘溶液涂抹伤口,还可以用3%~5%的食盐水杀菌。 (二)水霉病的治疗 水霉病的防治主张预防,但早期的治疗同样可以对水霉病起到抑制以及治愈作用。因此,合理的治疗方法对水霉病的治疗有显著作用,可以为鱼塘营造更适合淡水鱼存活的环境。水霉病防治的关键为:早发现、早治疗。具体说来,在治疗环节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在水深为1m的池塘中进行药物泼洒。将0.5~1kg的食盐、0.5kg的尿素、1kg的漂白粉(含氯为30%)混合后化水溶解,连续泼洒2~3天; 2.在水深为1m的池塘中,每亩用1kg五倍子,捣碎五倍子后用开水浸泡12小时,加入食盐0.5~1kg,溶解后进行全池泼洒,频率为每天1次,连续泼洒3天; 3.用小苏打(浓度mg/L)和食盐水(浓度mg/L)的混合液对鱼体进行消*; 4.鱼塘中每立方米的水体用硫醚沙星0.2~0.3g进行全池泼洒,频率为每天1次,连续泼洒2天; 5.每立方米的水体用水霉净0.15g进行全池泼洒,频率为每天1次,连续泼洒3天; 6.用0.75kg菊花、0.75kg金银花、1.5kg*柏、1.5kg青香木、2.5kg苦参,将上述6味中药混合后研磨,在水深为1m的池塘每亩用药末0.5kg,加温水均匀搅拌后进行全池泼洒; 7.在水深为1m的池塘中,每亩用4~5kg菖蒲、0.7~1kg食盐、3~5kg人尿,加入适量水进行混合,然后全池泼洒; 8.在水深1m的池塘中,每亩用0.6kg乌剑莓、3kg辣蓼、2.4kg枫杨树叶、3.5kg乌桕叶,混合煎汁后加25kg水,然后全池泼洒; 9.在水深1m的池塘中,每亩用3.5kg乌桕树叶、3.5kg辣蓼、3.5kg樟树叶、0.6kg隔山香、4.5kg桃树叶,将5种成分混合后加水10~15kg,煎汁后加水25~30kg,然后全池泼洒; 10.用0.5~1mg/L硫醚沙星对病鱼药浴3~5min,同样对水霉病的防治起到 ; 11.每立方米水体用50g水霉净,浸洗病鱼15~20min; 12.用3%~5%的食盐水浸洗病鱼5min,如果病鱼体弱、适应力差,则可以使用0.5%~0.6%的食盐水,并且延长浸洗时间; 13.每kg病鱼可以喂食0.5~1kg的铁苋菜或者干地锦草,具体方法为充分研磨后拌饵料投喂,还可以用2.5~1kg鲜品煮沸30min后拌饵料投喂。 注意事项 部分养殖户认为,在晚冬和初春时节由于水温低,病菌繁殖较慢,从而在水霉病的防治中放松警惕,而这段时间就会为水霉病的病原物繁殖制造机会,一旦水霉病肆虐,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水霉病的预防和治疗长期困扰着养殖户,在以往的防治中普遍采用“ 磷”,虽然效果不错,但是“ 磷”属高*有机磷农药,对水生物有负面作用,人们食用水产品健康不能得到保证,同时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破坏,早在8年被禁用。因此,该药即使对水霉病有治疗效果,但是广大养殖者更要从生态养殖的角度出发,合理选用药物。 以上的防治措施,你都学会了吗? 更多养殖技巧,请持续白癜风治好需要多少钱白癜风怎么会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jincaoa.com/dmczy/3180.html
- 上一篇文章: 地锦草末
- 下一篇文章: 栗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