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后鱼塘管理要注意四方面工作

  立秋已后,就慢慢步入秋季了,刚刚入秋后虽然气温不会立马降下来,但是早晚温差会慢慢明显,养殖户为了保证一年的收成,池塘管理工作还不能松懈,防患于未然,加强秋季塘口的管理,今年立秋是8月8日,还剩下半个月的时间,希望养殖户能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

  一、适时捕捞上市,对于 月份放养殖的规格为-克的异育银鲫,正常情况下此时已达到-克左右,而目前的市场价格大部分地区都在12元/公斤以上,这是一个广大养殖户能够接受的市场价格,我们可以“去大留小”,适时捕捞上市。   二、对于一些秋冬季鱼类肠炎、烂鳃病、出血病、水霉病等常见急性疾病,死亡率极高,广大养殖应及时采取一些紧急补救措施,如紧急消炎杀菌败火泻*,及时使用一些碘制剂或氯制剂并同时添加使用Vc制剂补充能量。还可以使用一些中草药制剂如:大*、大蒜、地锦草、水菖蒲、五倍子、*芩、*柏等等。   三、加强塘口的水质管理。1、加注新水能带进氧气和多种营养元素,并可以冲淡水中的有机物,包括一些生物代谢的有*物,使其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2、控制水位使其保持在70-80厘米,以免水太浅,使“水瘟”乘虚而入;3、向水中泼洒过 铵、漂白粉等化学药剂,以改良、净化水质;4、控制好池塘中酸碱度,保持池水pH值在7.8-8.5。5、施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 细菌、EM菌液等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以降低亚 盐、氨氮、 氢、pH值过高等因素对水体造成的危害。   四、每天坚持早晚巡塘一次,查看鱼的活动和吃食情况,并认真查测水色、透明度、pH值,及时捞掉腐草、残饵,消*清理食场。同心注意查看防逃设置和池埂有无漏洞,检查进出水口防逃设施,夜晚加强防盗巡视。

=============================================================

秋季水产养殖池塘管理的三大关键措施

 一、调节水质 1、注换新水。水质好坏是鱼蟹养殖的关键,在确保水位不低于2米的前提下,每周注换新水1次,但换水量不得超过全池总量的1/3,成鱼池的水位可加深到2米以上。 2、使用改良剂。对池底淤泥以及有机质积累,过多的老池,如遇天气闷热骤变等因素影响,会使池塘底层无氧水上下对流,易产生池塘成鱼浮头、蟹上岸等不良影响。为此宜经常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水质状况有利于鱼蟹的正常生长。 3、适时增氧。对放养密度高的,要适时开启增氧机,但还要看气温、气压、水温和外部环境等因素而定。二、合理投喂 对年初放养,年底收获的池塘,目前是鱼蟹增膘、增肥的关键季节,也是鱼蟹最旺盛,体重增加最快,对饵料需求量 的时候,应加强投饵,以全价配合颗粒饲料为主,营养成分要全面。 三、巧施肥料 目前,水温较高,水质容易老化,加上鱼蟹吃食旺盛,耗氧量大,施肥要量少次多,以无机肥效果为好,可施 钾2公斤/亩,水深1米,既可给蟹补钙,又给沉浮植物补充营养,提高池塘光合作用,增加溶氧量。

==============================================================

秋季水温适宜水产养殖户必须重视鱼池管理工作

秋季气候凉爽,水温适宜,鱼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是夺取养殖池塘高产的关键阶段,生产上必须重视秋季鱼池的管理工作。1、合理投喂根据鱼的放养密度、成活率和前一阶段的生长增重和投喂情况,估算出存塘鱼的总重量,按鱼体重3%~5%左右的比例投喂全价颗粒饲料,一般每天投喂4次,实际投喂量根据鱼的吃食情况、天气、水温灵活掌握,以80%的鱼吃饱不留残饵为宜。2、调控水质秋季随着鱼的生长,投喂量越来越大,鱼的代谢产物在水体中也越来越多,水体中的氨氮等有*物质随之增加,所以秋季池水管理要突出一个“勤”字,也就是要勤换水、勤检测、勤调节。具体做法为:一是每10~1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20~30厘米,采取先排后注的方法。二是每半个月左右施用1次生石灰调节水质,每次每亩用生石灰15千克左右。三是每2~3天用水质分析仪检测一下水质,及时掌握水体中氨氮、 氢、亚 盐、溶解氧、pH值、水温等各理化因素的状况及动态,为水质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四是每15~20天施用1次微生物制剂,使池水中的有益菌群始终处于优势状态。3、预防疾病秋季是鱼肠炎、暴发性出血病以及多种寄生虫病的多发季节,要做到无病早防。除做好水质调控和合理投喂外,每半个月投喂1次复合微生物制剂或复合维生素类药饵,定期观测鱼的体表、鳃部及内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用药防治。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哪好
白癜风有那些特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jincaoa.com/dmczy/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