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药学教材变动情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首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由原来的八章内容变更为五章。各章节内容变动情况详见下表: 章 变动内容 章中药与药品质量标准 原第五章以及第七章的内容合并到年教材的 章。 原第四章炮制,第六章中药制剂,第三章中药化学的绪论部分内容转并入20年教材的 章的内容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和饮片炮制 原先第四章中药炮制的具体药物的炮制方法和作用并入第二章。 炮制新增药物: 炒法:槐花、槟榔、干姜 蒸煮燀法:远志 其他制法:竹沥、蛋*油、艾叶和灯芯草。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原先 和木脂素的章节名称改为苯丙素类,内容基本没有变动 原先皂苷类、强心苷和动物药的化学成分,以及其他化学成分中的蜕皮激素类合并为一节,名为三萜和甾体化合物 第四章常用中药的鉴定 原先的第八章内容,个别药物增加了粉末的显微鉴别 根及根茎类中药新增:南板蓝根、川木香,删除了前胡。 茎木类中药新增:川木通 皮类中药新增:苦棟皮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新增:肉豆蔻、草豆蔻 第五章中药制剂与剂型 剂型划分有所改变: 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和片剂归为一个大章节,固体制剂 注射剂,输液剂、注射用无菌粉末,眼用制剂合并为无菌制剂,并新增注射用浓溶液 附录常用中药彩图 根及根茎:*连图片新增雅连和云连 紫菀、粉葛、玉竹、天冬 皮类:关*柏、 茎木类:枇杷叶 花类:山银花 果实种子:地肤子、乌梅、草豆蔻 全草:蒲公英 动物类:蜈蚣、桑螵蛸、海马、鸡内金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部分 变动内容 单味中药 1.清热解*药中删除”熊胆”,新增“地锦草”。 2.删除所有涉及[药理]的全部内容。 3.性能特点说法绝大部分改变说法,也有补充内容。 4.增加了部分药物的配伍药对。例如桑叶添加”桑叶配苦杏仁”、栀子添加"栀子配*柏”。 5.少数药物的性味有变化同时也有少数药物的归经有增减或修改。如西河柳性味由“辛,微温”变为“辛甘,平”;木贼性味由“甘、微寒””变为“甘、微苦,平”;知母的归经中添加“大肠经”;竹叶删除”胃经”等 6.部分中药教材讲述顺序有调整。如土鳖虫、山甲、西红花、西洋参、刺五加、甘草、白扁豆等中药前置。猪苓、通草、炮姜、白附子、白前等中药后置。 7.个别中药主治说法变化。如羌活的主治中将"风寒头痛”改为"太阳头痛”。木贼的主治中添加“迎风流泪”。 8.个别中药来源有补充。如淡豆豉,由“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水发酵白再用青蒿、桑叶水发酵的加工品”。 9.表述上将“相合”改为"相配”。 中成药 1.对中成药的剂型有调整。例如川芎茶调散添加剂型“片剂”。 复丹参片:名称增加"(丸、胶囊、滴丸)”, [用法用量]和[规格]议并增加。 丹七片:[规格]大变 血塞通颗粒:名称增加”(胶囊)”, [用法用量]和[规格]一并增加。等等。 2.[方义简释]大部分有变化,这点在教材体现较为明显,内容增加,叙述更加详细。部分中成药的君臣佐使有变化,例如"内消瘰疬丸”中的“薄荷”由“使药”调整为“佐药”。逍遥颗粒(丸):佐药增加“薄荷”,使药减少“薄荷”。 3.少数中成药的使用注意有调整。例如脑立清使用注意中“体弱虚寒者忌用”改为“慎用”等等。 4.儿感清口服液后调了顺序。 5.将”治口疮剂”细化为清解消肿剂与滋阴清解剂。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章 变动内容 章执业药师与中药药学服务 在年教材第6章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 1.补充了“ 节中药药学服务模式” 2.补充了“第三节二、用药教育服务 第二章中医理论基础 在年教材第1章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与适当调 1.第二节阴阳学说,具体表述上有所变动,但是本 质意思变动不大 2.第五节的节名由“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改为了“气 血津液”的表述,具体内容变动不大 3.第八节“病因”变动较大,又原来的“六淫、七情” 等改为了“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 其他病因”,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扩充 4.第十节“预防”统一改为了“治未病” 第三章中医诊断基础 与年教材第2章的内容相对应此章节变动较小 第四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 床意义 在年教材第5章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动 1.一些指标的英文缩写变动了,比如: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由“γ-GT”改为了“GGT”淀粉酶:由“AMS”改为了“AMY"糖化血红蛋白:由“HbAIC"改为了“HbAIC" 2.肝功能检查的“白蛋白”改为了“清蛋白” 3.血尿酸(UA)由“血液生化检查”改动到了“肾功 能检查”的内容 4.原“糖、脂代谢检查”的指标归到子“血液生化检 查”的项目下 第五章治则与治法 在年教材第3章 节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 1.增加了“调和脏腑”“调理气血津液”等治则 2.增加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的治法内容 变动较大 第六章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 在年教材第3章第二节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 1.每个疾病增加了“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等内容 2.每个疾病对应的证候,其选用的“方剂”和“中成药”均进行了细化,补充了“合理用药与用药指导”,的内容 3.阳痿,由原来的“内科疾病”移动到了“外科疾病” 4.内科疾病,新增了“肺胀、心悸、胁痛、汗证、水肿、腰痛、内伤发热、积聚”等疾病 第七章中医外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在年教材第3章第三节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 1.每个疾病增加了“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等内容 2.每个疾病对应的证候,其选用的“方剂”和“中成药”均进行了细化,补充了“合理用药与用药指导”的内容。 3.“疮疖”改为了“疖”,“痤疮”改为了“粉刺”,“痔疮”改为了“痔” 4.“阳痿”由内科常见病移动到了“外科常见病” 5.新增了“乳痛”“男性不育症”等疾病。 第八章中医妇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在年教材第3章第四节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 1.每个疾病增加了“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等内容 2.每个疾病对应的证候,其选用的“方剂”和“中成药”均进行了细化,补充了“合理用药与用药指导”的内容 3.“月经不调”这个疾病细分为了“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少”“月经过多等五个疾病。“月经过少”“月经过多几为新增内容 第九章中医儿科五官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在年教材第3章第五节和第六节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 1.每个疾病增加了“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等内容 2.每个疾病对应的证候,其选用的“方剂”和“中成药”均进行了细化,补充了“合理用药与用药指导”的内容 3.新增了“耳鸣耳聋”的疾病 第十章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在年教材第4章的基础上进行了少量补充 第十一章中药调剂和贮藏养护 在年教材第7章和第8章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 1.原来的第7章和第8章合并为此章节 2.新增了“中药临方炮制”“临方制剂加工”的内容 3.原来第7章第六节的“特殊中药处方的调剂”等内容移动到了“处方调配、复核与发药”此节下,具体内容进行了细致扩充,变动较大 4.中药养护技术扩充了内容,新增了三个中药养护技术。 第十二章中药的合理应用 在年教材第9章和第10章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 1.原来的第9章和第10章合并为了此章节 2.新增了“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 3.新增了“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第十三章中药用药安全 在年教材第11章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 1.新增了“中药药物警戒”的内容 2.细化了不良反应的类型,新增了不良反应的“基本类型和发生机制” 3.常见中药品种的不良反应,增加了“何首乌”、“仙灵骨葆胶囊”、“鱼腥草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莪术油注射液”、“细辛脑注射液”等内容 4.新增了“中药用药错误"此节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jincaoa.com/dmczz/4069.html
- 上一篇文章: 弧菌是养虾大问题如何预防池塘弧菌泛滥
- 下一篇文章: 怀旧服中不能错过的功能型烹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