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才能让孩子少生病
寻找好中医,你附近或看过的好中医 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年9月文章排行 孩子动不动就生病是一件让大家非常头疼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怎么才能让孩子少生病。 1“顺其自然”是 的育儿法宝 有一天,我带两个孩子打车去亲戚家,司机师傅见我带着孩子,就跟我聊了起来。 原来,他家也是两个孩子:医院的常客,医院,跟上班似的。 后来,他们有了老二。 终于,经过带老大身经百战的磨炼,有了老二后,遇到发烧咳嗽什么的,医院了。 为啥?医院那几招基本都学会了:排队、验血、开药、输液,开的药不外乎头孢、蒲地蓝、肺热咳喘口服液…… 实在懒得折腾了。 结果没成想,老二居然养的很瓷实,平时几乎不怎么生病,即便偶尔有些小症状,扛一扛或自己买点药吃,也就好了。 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自从他们开始这样对待孩子的生病问题后,莫名其妙的,老大的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给我讲这个故事时,司机师傅自己都好几次情不自禁笑出声来── 以前小心翼翼地带孩子,孩子却经常生病;现在基本放养不管了,孩子反而越来越好。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对待孩子的态度不一样了。 以前带老大,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食物给 的,奶粉给 的,甚至零食也给 的,生怕孩子不健康。 孩子一有点发烧、咳嗽,就整夜守着,一会儿量一次体温,一会儿量一次体温,一听到孩子咳嗽,心头就一紧,恨不得把这个病换在自己身上。 但有了老二后,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战战兢兢并不能解决问题,泰然处之才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不知不觉,他们的心变大了,也不那么紧张害怕了。 父母心里绷紧的那根弦放松了,孩子就可以顺其自然地按照他们本身的规律去生长,即便生病,也会顺其自然地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没错,“顺其自然”,才是 的育儿法宝。 那么,怎么才能“顺其自然”呢? 且听俺慢慢道来── 2别怕,孩子会长高变聪明 大家知道,孩子是按照一定的节奏和规律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有的特点。 对此,《*帝内经》里曾有一段专门的论述──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女孩儿到了七岁,男孩儿到了八岁,孩子体内的肾气变得充盛、充实。 充盛、充实后会有什么表现? 个表现,就是换牙。 是的,孩子在换牙前,肾气还不够充实,这是一个普遍的生理特点。 虽然不充实,但“肾”还是要发挥它的生理功能──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 涉及到孩子,“生长发育”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骨骼,二是牙齿,三是头发。 除此之外,“髓”,也是由肾来决定的。 我们知道,肾中藏精,而“精”和“髓”的关系,又非常密切── 肾精充足,流注灌溉于骨骼系统,成为“骨髓”,骨髓滋养骨骼,让孩子长高。 肾精由督脉上行,入注大脑,即是“脑髓”,脑髓滋养大脑,让孩子变聪明。 那么问题来了── 怎么才能让孩子的骨骼和大脑长得更好呢? 这就不得不涉及到另一个关于“肾”的理论── 肾在志为恐。 “恐”就是恐惧、害怕,直接与“肾”相对应。 中医认为,过恐容易伤肾。 一般来说,我们带孩子过程中不至于有大的恐惧,但如果我们总是害怕带不好孩子,害怕孩子会生病,害怕孩子生病后治不好,害怕……害怕…… 那么,这种害怕、恐惧的负能量就会传递给孩子,从而影响孩子顺其自然的生长发育。 所以,如果我们想让孩子长得高一些,聪明一些,就应当给他创造一个轻松、愉悦、自然而然的成长环境。 在这个环境下,孩子的肾气会自然而然地充实,骨骼和大脑会自然而然地发育,长高、变聪明那都不是事儿。 这么一想,大家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3吃对,孩子才能长得壮 孩子长不长个、聪明不聪明归肾管,那么,孩子长得壮不壮归谁管呢? 归脾胃管。 大家知道,脾和胃是一对关系非常密切的脏腑,其中,胃负责接受、容纳和腐熟食物(消),而脾则负责运化吸收食物中的精华(化)。 无论我们吃的是米、面、肉还是菜,都需要经过脾胃的“消”和“化”之后,才能转化成身体需要的气血和能量。 这些气血和能量,是孩子长壮的基础,也是孩子少生病的前提。 脾胃的“消”和“化”非常重要,基本上我们身体后天所需要的能量全部来源于此。 所以古人说:脾胃为后天之本。 上面我们讲的肾是先天之本,肾和脾胃,一个先天,一个后天,共同决定了我们的身体状况。 回到脾胃上来,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多长点肉,变得壮壮的? 很显然,这并不取决于我们给孩子吃多少,而是取决于孩子的脾胃消化吸收了多少。 那么问题来了,哪些食物对孩子来讲更容易消化吸收呢? 如你所知,所有食物中,五谷杂粮是最容易被消化吸收的。 其次,是各种当地、当季的蔬菜。 再其次,是一些当地、当季的水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水果多数性味偏凉,如果吃多了,容易损伤孩子脾胃的阳气,从而影响脾胃的消化。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发现孩子的舌苔变得很白,就说明孩子体内已经有寒气存在了,这时 就先别吃水果了。 ,是肉类。 俗话说:吃啥补啥。 那么,吃肉当真能让孩子长肉么? 不一定啊,还是得看脾胃。 相对来说上,炖的又软又烂的肉,更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容易起到吃肉长肉的效果。 还有, 不要在晚上吃肉。 晚上人体阳气较弱,脾胃运转也较慢,吃了很难消化。 如果一定要吃,可以放在早上,7~9点,此时胃经主令,消化能力最旺。 等到9~11点,脾经开始主令,刚好用来吸收转化,刚刚好。 此外,吃肉的频率和数量也很重要:一两周一次,或一月一次,一次两三口,是比较符合孩子脾胃之气本就不足的状况的。 总之,“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是 孩子脾胃特性的理论总结。 孩子脾胃消化吸收好了,吃得又对,还愁长不壮、容易生病么? 4穿对,孩子才能不生病 “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胃共同奠定了孩子长高、长壮、少生病的身体基础。 但是,还不够。 还需要注意第三个问题,那就是:防寒、避风,保护好孩子的肺。 处理好肾的问题,可以让孩子远离恐惧,快乐成长。 处理好脾胃的问题,可以让孩子不积食,身体更壮。 而防寒、避风,处理好肺的问题,才能让孩子少感冒、少咳嗽、少生病。 关于“肺”的问题,相对就简单了。 只要我们打好肾和脾胃这两个基础,基本上,孩子就已经拥有了强大的防御系统,一般不会感冒咳嗽生病。 即便偶尔感冒咳嗽,也很快能好。 如果前两个基础没打好也没关系:一方面,从现在开始积极做出改变;另一方面,注意防寒、避风,就可以了。 要想防寒、避风,最重要的是要穿对衣服。 摸摸孩子的手脚,如果偏凉,说明穿少了。 再摸摸孩子的后背,如果出汗,说明穿多了。 大体上,孩子手脚温暖,后背干爽,说明穿得刚刚好。 总之,穿对衣服,并适时地避开外界的风寒之气,以及暑、湿、燥、火和各种传染性邪气,孩子自然就很少感冒咳嗽生病了。 年9月文章排行 年9月前文章总排行 文章总排行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医院就医★ 这件事致癌还伤肝,有的人却做上了瘾!脸红的人尤其要小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支架,让生命进入倒计时!★★★★★★ 家庭问题,是导致乳腺癌不可忽视的因素★★ 寒露过后,这5条禁忌比进补更重要,赶快告诉家人!★★★ 中医的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理解方剂与组方★★ 肝腹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绿豆 是什么造成中国全民皆脾虚★★★★★★★ 扣在中医头上的九盆脏水★★ 痛经,不仅仅是因为气血不通,气血不荣也会带来痛经,调理药物大不同! 神奇的花椒,除了名厨,中医也爱它! 急性*疸型肝炎 无*疸型慢性肝炎 痛经的中医急救法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熊胆 心乱了,病就来了!看懂这一点,才知道什么是养生的 境界★★★★★★★ 中药里的秘密丨温和、安全、副作用小,中药真的能随便吃?★★ 一个中医带教者的追求——从知之者,到乐之者 李汉荣:对中医的一知半解 这个药枕,治疗高血压等疾病疗效好 血虚原因有三种,补血方法各不同。补血,千万别补错了!★★ 哮喘(6)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千里光、白蔹、四季青 世间疾病10%外感,20%伤于饮食、习惯,70%是因为它!★★★★★★ 96岁头发依然浓黑,几十年没生过病!国医大师的6句养生秘诀!★★★★ 中医为什么总让你少吃寒凉的东西?★★ 秋天的菊花可赏、可药、可食,既好看又好用! 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 《延禧攻略》里的叶天士到底是谁? 扭伤的中医急救法★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阳气不足向天“借”★★★★★★★★★ 中医泰斗张锡纯,我们应向他学点什么★★★ 一切气病,先开四关★★★ 哮喘(5) 烧伤的中医急救法★★ 害怕脂肪肝?这些误区要知道 你的“视野”有多开阔?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热文推推荐 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 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 针灸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 推拿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 中医本草书籍在线购买 中医本草书籍在线购买 中医本草书籍在线购买 中医本草书籍在线购买 中医本草书籍在线购买 《*帝内经》在线阅读 什么是真正的中医? 年9月文章排行 年8月文章排行 年7月文章汇总 年6月文章汇总 年5月文章汇总 年4月文章汇总 年3月文章汇总 年2月文章汇总 年1月文章汇总 年12月文章汇总 年11月文章汇总 年10月文章汇总 年9月文章汇总 年8月文章汇总 年7月文章汇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jincaoa.com/dmcjg/2417.html
- 上一篇文章: 青草正当时食用需谨慎
- 下一篇文章: 神农谷中药材交易中心8月20日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