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全景式rdquo数学项
张宏伟 北京市特级教师,现任职于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先后任课程教学部主任和学部主任,主持了学校数学课程的研发,在打造跨界的综合性数学课程上有独到建树。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的“全课程”教学实验正开展得如火如荼,风靡学界,“星教师”曾推送的钱锋、常丽华两位语文名师的“全课程”创新也让人心潮澎湃。那么,在打破学科界限、指向“全人”教育的教学变革背景下,数学“全课程”又可以如何展开呢? 今天,与您分享亦小名师张宏伟的“全景式”数学项目课程,在张老师的全景式课程建设和主体化教学方式下,孩子们从古今中外一路走来,得到的是多方位的数学文化的滋养,而这比单纯的知识习得远远更加重要。 建设“全景式”数学项目课程 文/张宏伟“全景式”数学的核心工作是建设更为全面、更为完整跨界的综合性数学课程。因为,只有更为全面完整、综合性的课程才更有利于培养全面、完整发展的人。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部分做法。 过程全景 过程全景,也称为历史全景,就是不仅重视让学生更多地经历局部知识点的学习和研究过程,还尝试把每个知识点都还原到历史情况中,横亘中外,穿越古今,追根溯源,完整地呈现其产生、衍化和发展的全脉;尝试建设完整而又简约的全景式数学史课程,让学习穿越数学产生的历史全景,完整地经历数学知识创造的全过程. 过程全景从“纵”“横”“跨”三条线进行建设。 “纵”:了解和研究一项数学知识的纵向发生、发展过程;了解这项数学知识在整个数学系统中的纵向逻辑结构; “横”:了解和研究一项数学知识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状况;了解它与其他数学内容的“结构”与“连接”关系。 “跨”:跨越多个学科进行综合性的教学,让学生综合性地学习。 比如,二年级的“长度单位”,其过程全景建设分为六个部分: 1、缘于需要,度以身体。让孩子在没有测量工具的情况下,想办法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孩子们自然地选择以身体为标准进行测量,这正是中外古代测量单位起源的历史原貌——古代的长度单位古尺、古寸、肤和仞,分别源于“拃、指、掌宽、身高和庹”;西方的码和英尺源于臂长和脚长…… 2、借助外物,解放自己。在用身体的部位作标准后,很多孩子自主选取其他物体,如纸、树枝、笔等为标准,自定单位,进行测量…… 3、分享交流,统一标准。在交流相同物体的长度时,孩子们真切体验到标准统一的必要,从而经历标准统一的过程。 4、学生独立调查、制作和测量。课题任务有两项:A.古今中外长度的单位有哪些?怎么规定的?B.米、分米、厘米怎么规定的?你能做一个相应长度的尺子,并用它进行测量吗? 5、交流和分享。纵:分享不同历史时期的长度单位,分享以米为起点的现代长度单位系统。横:分享不同域,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代中国等的长度单位。跨:和语文整合学习与长度单位相关的字词、典故、诗文等。如“庹”“丈夫”“肤浅”“咫尺之间”“寻常”“丝毫”“毫厘之差”“微乎其微”中的长度单位;“退避三舍”“码”和“英尺”中的典故;“一片孤城万仞山”“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舟首尾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含义等。再和科学整合——观看《大宇宙:探索人类未知》,科普星际距离(天光年、天文单位等)…… 6.综合提升,再次测量。体会身体、尺子、计算相结合带来的便利,并渗透“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理解。 通过这种历史化的全景式的课程建设和主题化的教学方式,学生从古代一路走来,得到数学文化的滋养,对长度单位有了更完整的认识,理解得也更为深刻;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能体悟到数学思考和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内容全景 内容全景就是在整合教学资源、压缩课时的基础上,引进和补充新的数学内容,让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更为丰富和完整。内容的全景建设主要包括标准内内容和标准外内容的全景建设。 标准内内容:对教材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二年级的对称,很多版本的教材单元标题是“对称”,但呈现的内容只有轴对称,潜台词就是非轴对称就不是对称。这样的局限认识,要到九年级学习中心对称(以人教版为例)才得以矫正。 从知识学习的先后顺序考虑,这当然有其合理性,但立足于培养学生更整体地看待世界的眼光,这样的编排却有其局限。 因此,我的学生从二年级就通过自学、调查和研究,补充和完善了相应的内容,从整体上了解到对称指“物体或图形在某种变换条件下,其相同部分间有规律重复的现象”,了解到世界万物有对称和不对称之分,对称有旋转对称(辐射对称)、中心对称和轴对称之分。对称有对称的谐和之美,不对称有不对称的变化美。正是这种全景、完整的课程,让学生对对称本身和自然万物有了更为完整的认识。 再如,计算教学一般教材都是按照“问题——估算和口算——竖式计算”来编排,其算法的呈现,仅仅局限在数和数的运作关系上。我在教学中,补充了数形结合的算法,形成了“全景计算系列课程”。 如两位数乘法,在完成课本教学内容后,引入了指算、巧算、画线算(铺地锦)、方格算、十字相乘法和课外阅读,为学生打开了计算方法的大视野,学生感受到计算的过程和表达也可以很形象、很奇妙、很好玩。 同时,我也让学生去搜集更多的关于计算的材料,并让学生分析不同计算方法的区别和联系,用这样一个研究项目唤醒和强化学生数学阅读和自主研究的意识。 标准外内容:引入非欧几何、模糊数学等内容标准外内容的引入,同样是让学生看到一个丰富的、全景的数学世界! 非欧几何 肉眼所及,万物之形有欧式的,也有非欧的、拓扑的,且更多是非欧的。欧式几何规范、简洁,便于学生入门,适合低年级孩子学习。但是,如果整个小学数学都只单一地教学欧式几何,不接触非欧几何内容的话,几何的启蒙是不完整的。看到这个世界中的事物既有欧式的,又有非欧的,才能形成对这个世界辩证的、完整的认识。 鉴于此,我开始尝试引进分形、拓扑等的基础内容。比如,我们经常吃的花菜就是典型的分形现象——它整体和部分的结构惊人的一致。这种分形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当我托这部分内容补充进来,领着孩子去观察树和树枝,孩子们惊奇地发现,树的小枝跟它的母枝形状是一样的,树枝和整个树也是“相似”的……然后,我让学生自己再去搜索和了解分形的有关知识和图案。 我让一年级的孩子尝试动手剪莫比乌斯圈,尝试用甜甜圈形状的彩泥“同构”出咖啡杯子。没有必要和孩子们讲,这些是“拓扑学”的知识,只要让孩子们享受完成这些任务的惊奇。 模糊数学 我让低年级孩子做实验:你感觉多少粒豆子可以称为“一堆豆子”;让高年级孩子研究“什么样的人称为老人”,等等。这些问题一提出来,孩子们就炸开了锅,有的孩子直接说这不是数学问题,他们 次接触到了标准的模糊性问题。当然,数学层面的知识没有必要给孩子讲得太清楚,限于孩子的基础,也很难讲清楚。 除此之外,我们还引进数独、七巧板、四巧板、数学魔方(孔明锁、九连环、华容道)等活动和游戏,引进数学电影、数学绘本的数学阅读系列内容…… 学生有了对上述知识和案例的接触与了解,他对数学知识的边界就有了全新的认识。 有的老师会有两种质疑:引入的这些内容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学生能接受吗?实践证明,只要难易程度程和教学形式把握准确了,孩子完全能够胜任,而且研究和参与的积极性还特别高。 数(shù)源于数(shǔ)——认识万以内的数的活动设计 文/张宏伟数,源于数(shǔ);数(shǔ),又源于用。在用中数(shǔ),是孩子认识数的最重要的活动。鉴于此,二年级在进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单元学习时,我决定给孩子设计一些好玩的活动,同时,把原定是4月份一个月的学习,提前到了寒假。 我认为,万以内数的认识, 不能仅靠一个月、一个单元的集中学习而达成,为此,就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数源于数”的寒假活动——“数(shǔ)万颗子”;新学期开始后,我又设计了“数着写”的长时段活动——“写万个数”。这两项活动,都充满了挑战性,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 挑战一:数(shǔ)万颗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万颗子,到底有多少,我们数数看。你可以在四周的寒假里,数出一万粒大米,豆子、玉米等都行。 要求一:从1开始,一个一个地数。 要求二:每粒装1小袋子,10个小袋(即0粒)装一个大袋子里,10个大袋(即1万粒)装在一个更大的袋子里。 这是一场毅力的挑战,这是一场意志的磨练,你,敢挑战吗? 班里30位孩子,历经一个假期,全部都亲手把“00”数了出来:00粒大米、00粒绿豆、00粒黑豆、00粒红豆、00粒*豆…… 孩子们的收获和感受: 1.关于时间 NO1:原来数一万要那么多时间! NO2:我是整整数了一天,除了吃饭什么都没干。 NO3:我数了10天,每天数0,每天数1小时。 NO4:数的时间太长了,我的手指头数的发热,好疼好疼的…… 2.关于多少 NO1:我原来觉得一万多了海里去了,数完了才知道不像我原来想的那么多。 NO2:我原来觉得一万粒,不是那么多,我数完了才知道那么多。 NO3:同样是一万粒,*豆的最多、大米最少…… 3.关于怎么数 NO1:我原来觉得我都会数的,数了才知道不是这样的。原来我数到一千零九十九,接着就数两千,现在知道了应该一千一百。 NO2:我知道数数最重要的是拐弯,就是1数到9怎么数。 NO3:1,我原来数是一千零一百,后来我才知道是一千一百,之间没有零字…… 4.关于办法 NO1:我想出用折纸数的办法,把豆子都放在折好的沟里,这样豆子就只排了一行,不乱了,就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了,数完了放进塑料袋就可以了。 NO2:我连续数很麻烦,就想了个好办法,一千一千地数。 NO3:我想出了用直尺数*豆的办法,14厘米正好是20个,数5次就是。 NO4:我把小盒子铺满,正好是个红豆,我就、地数。 …… 5.关于成就感 NO1:我数完了一万,完成了挑战,我觉得我很有毅力。 NO2:爸爸妈妈说,他们从来没有数过一万个东西,连钱都没有一元一元地数过一万,我做了一件他们都没有做到的事情,我感觉我很厉害…… 小结:尽管每个孩子在数的过程中感受不同,收获不一,相同的是都亲手“制造”了“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都在修正了自己对“万”的感觉,完善了自己对“万”的认识。30个孩子都感觉完成了一件大事,体会到了挑战成功的自豪感。 挑战二:写万个数 继数豆子后,我们又从三月下旬开始,开始激励孩子挑战更艰巨的任务:勇敢无畏的红*,走完了万里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我们现在不能走万里路,但是我们可以开始“万里长征”挑战赛:写一万个数。 我给每个孩子打印了26页的10×20的方格书写纸。让孩子们尝试从0开始,每行写十个数,挑战一直写到00。 活动设计 从0一直写到00吗?这是一场毅力的挑战,这是一场意志的磨练,只有足够强大的人才能完成,你敢挑战吗?一天可以,几个月也可以,没有期限,只是希望:如果你选择了挑战,就一定坚持做下去,把它们写完。完成的同学将获得“数学挑战英雄”称号,颁发证书,并受邀和张老师到教师食堂共进早餐。 奖状内容 挑战方式 有两种选择,你可以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进行挑战。 我是____号,宣布挑战! 选择一:一口气从0一直写到00 记录:我从():(),一直写到():(),中间休息了()时间,实际一共用了()的时间。 选择二:分成不同的时间段写。 记录: 第1次,从():()开始,到():()结束,用时()。从()写到了()。 第2次,从():()开始,到():()结束,用时()。从()写到了()。 …… 孩子作品 学生完成挑战,要历经次“到九拐弯”,在次的体验中对“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计数规则的感悟程度不言自明。 “我是英雄” 完成日期:年3月31日,用时总计14小时10分; NO.2完成日期:年4月3日,用时总计18小时58分; …… 4月14日,又有3个孩子完成了挑战。 我和孩子约定:“三位新英雄,明天七点半,我们一起去用早点。” 从3月下旬开始,已有11个孩子完成了挑战。我把孩子们领奖和受邀一起就餐的照片,做成了“万里长征挑战赛英雄大会集(他们很棒!我一定也行)”PPT,根据孩子们的完成进度,每天更新,每日在课前播放分享,并上传到家长群里。对于还没有挑战完成的孩子,每次都不忘记劝慰他们:“我们没有时间期限,不着急,慢慢来,坚持下去,老师等你!” 除此以外,开学伊始,我还设计了以“计数单位”为基数的*衔制日常评价制度,“列兵、下士、中士、上士”对应各级四个数位,“*士长和尉官”对应万级四个数位,“校官”对应亿级四个数位。学生每个方面表现好,都可以从个位起,每次晋级四个数位,两个月下来,数位顺序表已然烂熟于心。 通过“数万颗子”、“写万个数”,还有日常涂评价表这几项活动,孩子们对00这个数有了相对完整的认识,并能默会数的读法、数的顺序、数的组成、数位顺序表和“满十进一”的位置制计数规则。同时,也训练了数字的书写,锻炼了他们的毅力和耐心。 声明:本文综合整理而成,欢迎朋友圈分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jincaoa.com/dmcjg/5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云小教研传播数学文化,展现数学魅力
- 下一篇文章: 中国珠算发明家卷尺之父程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