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通社

作者

王梆

耕读作家。非虚构作品《贫穷的质感》,《英国乡村调查:当田园遇上全球化垄断资本主义》,《权力和反抗:英国家庭史一瞥》等见《单读》。

1

被查普曼家的“幽灵”缠绕的我

查普曼家的老房子保留着19世纪中期英格兰乡下的小农生活痕迹。

一个半世纪以前,东英格兰EastAnglia的田野里有一栋农民房。前院是平坦的晒谷场,后院则种满了用来给布帛染色的绿植。小而暗哑的客厅里,铺着土窑烧制的红砖地面,正中央嵌入一只柴火壁橱,壁橱上放着发条铜钟。墙上挂着一张曝光时间长达二十多分钟,所有人都不耐烦,以致 有点虚焦的先人照。角落一把扶手椅,又硌又硬,只有乡村牙医的凳子可以媲美。厨房就更简陋了,松木餐桌紧挨着一只珐琅洗手池,洗掉满手黑泥,伸手就可抓起面包。空间有限,储物只能靠钉在墙上的架子,架上摆着腌酸小盅缸和各种摔不烂的搪瓷器皿。二楼两间卧房,几件手工缝制的粗布衣服摞在床靠上。半夜上Privy(厕所,老英语),得披星戴月去田野里的茅房,半途中若撞见野狐,怕它叼走母鸡,如厕完后便是一番人狐大战。小孩子们还好,床边有尿壶,尿时只管说:“我要去采雏菊”(Goingtopickthedaisies)就好(不要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洗衣房和澡房同用,搓衣板搁在水缸上,孩子们坐在船型锡盘里,用小手舀水,这里浇浇,那里拍拍,想象自己在加勒比海做海盗——星空、陋室,加一点不切实际的幻想,大概就是那栋房子的全部家当。

二战后,这栋房子被改成了一座迷你农耕博物馆,用来展示年前后英格兰的小农生活,还有了一个虚构的名字:查普曼(Chapman)。

查普曼家离我住的村庄只有四英里,没事我就去那里闲逛——摸摸没有热气的汤碗,闻闻用蜡复制的小麦面包,望着*影们忙入忙出,太阳就下山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老爱往查普曼家跑,也许是中了德里达的“幽灵缠绕论”!(幽灵缠绕论,Hauntology,指"对发生在过去时空的事物,产生了某种无力摆脱感,以至影响了当下的存在"。)

偶尔如时空穿越般的瞬间,分不清是在当下还是历史。

2

买什么都愧疚

如果一个人不顾化成石头的危险,频频向“后”看,一定是眼前的现实出了问题——而要说起我的现实有什么问题,那可就太多了!

比如我想吃菠萝,可德国之声(DeutscheWelle,DW)在今年3月份播放的纪录片《你的水果从哪里来,付出什么成本》(Wheredoesyourfruit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jincaoa.com/dmcjj/6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