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味中药地锦草
有点像马齿苋,但是仔细看比马齿苋小不一样哦! 地锦草是一年生匍匐草本,别名:小虫儿卧单,酱瓣草,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猢狲头草,扑地锦,奶花草,奶草,奶汁草,铺地锦,铺地红,红莲草,斑鸠窝,三月*花,地蓬草,铁线马齿苋,蜈蚣草,奶疳草[1]。茎纤细,近基部二歧分枝,带紫红色,无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中空。叶对生;叶柄极短或无柄;托叶线形,通常三裂。全草药用能祛风、解*、利尿、止血、杀虫、治赤痢,还可配制蛇药;茎叶含鞣质,可提取栲胶。 叶片长圆形,长4-10mm,宽4-6mm,先端钝圆,基部偏狭,边缘有细齿,两面无毛或疏生柔毛,绿色或淡红色。杯状花序单生于叶腋;总苞倒圆锥形,浅红色,顶端4裂,裂片长三角形;腺体4,长圆形,有白色花瓣状附属物;子房3室;花柱3,2裂。 蒴果三棱状球形,光滑无毛;种子卵形,黑褐色,外被白色蜡粉,长约1.2mm,宽约0.7mm。 斑叶地锦本种与地锦草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叶片中央有一紫斑,背面有柔毛;蒴果表面密生白色细柔毛;种子卵形,有角棱。花果期与地锦草同。 :10月采收全株,洗净,晒干或鲜用。各地常见,秋季采集地锦草时易与混杂在一起。 :内服:煎汤,10-15克,鲜者可用15-30克;或入散剂。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 1、血热吐血、衄血者,可与生地*、牡丹皮同用,以增凉血止血之功。 2、湿热*疸,小便不利者,可单用,或与茵陈、栀子等配伍,以清热利湿退*。 3、也可用于痈疽恶疮、跌打伤痛湿疹溃疡、烧烫伤及*蛇咬伤诸证,临床多用鲜品捣烂外敷。 :据江西、江苏、浙江及山东等省的部分地区报道,采用单味地锦草共治疗菌痢例,肠炎例,治愈率95~98%。剂量:每日约鲜草2两,或干草1两。 用法: 一煎剂:每 地锦草 毫升含生药克,每次服50毫升,每日3次,儿童酌减; 二酊剂:地锦草1斤加入30%酒精0毫升,浸泡24小时,成人每次服15~20毫升,每日3次; 三片剂:地锦草煎汁浓缩制成颗粒,压片,每片相当于地锦草2.5克;成人每次4片,每日3次,儿童酌减; 四针剂:每毫升含生药相当于3克,每日肌肉注射2~3次,每次2毫升。用药后多数在1~2天内控制腹泻和发热。疗程最短1天,最长5天,均未发现副作用。 也可采用地锦合剂治疗肠道传染病:一地锦草克,煎成0毫升煎液,冷却后加复方樟脑酊20毫升。日服3次,每次毫升。治疗急性胃肠炎15例,菌痢6例,全部有效。二地锦草1.5两,青木香3钱,煎成毫升;3岁以上每次15毫升,3岁以下10毫升,均日服3次。对伴有严重脱水及酸中*者,须常规补液。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中*性消化不良、急性菌痢、急性肠炎共89例,结果痊愈70例,好转12例,无效7例。 :采用浓缩煎剂或粉剂,每日量相当于干草3钱左右。服药后对咳嗽、咯痰及气喘等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通常采用复方治疗。 :地锦草每次3~4钱水煎服,早晚各1次。对中小咯血效果较好,大咯血效果较差。无副作用。 地锦草(别名奶浆草、血见愁、铺地红) 特征及用途:一年生匐匍小草本,长约15厘米,含白色乳汁。6~8月开花,7~9月结果。茎从根部分为数枝,带紫红色,平铺地面。叶小,对生,长椭圆表,边缘有细齿,花极小,生于壶形苞内。长于路边、桑树林中、房屋附近。各地都有分布。地锦草含有*酮类化合物及没食子酸,有强烈抑菌作用,抗菌谱很广,并有止血和中和*素的作用。药用全草,防治肠炎病和烂鳃病,也可单用,也可与铁苋菜等合用。 使用方法:每万尾鱼种或每百斤鱼,用干地锦草(全草)0.25公斤(鲜草1.25公斤),煮汁后拌入饵料中或制成药饵,投喂3天为一疗程。可防治青鱼、草鱼烂鳃病和肠炎病。 地锦草-药(*)理学 地锦草水煎浓缩乙醇提取液给家兔灌胃(20g生药/kg)观察1周,或给大鼠灌胃(15g生药/kg)每日2次,连续16天,停药后观察1周,均未发现任何异常现象。本品*性小。地锦草片(水煎醇提物)给家兔ig20g/kgl次,观察l周或给大鼠ig15g/kg,1日2次,连续16天,停药后观察l周上述动物均未见有何异常表现。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jincaoa.com/dmczy/470.html
- 上一篇文章: 地锦草抗旱英雄地锦草红绿身躯价值
- 下一篇文章: 从养生,看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