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https://handan.house.qq.com/a/20160726/025122.htm

小郎中学医记(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前言

一位学弟送给我们一部《中药大辞典》,上、下两册。近两年来我们一直都在看丰富多彩的中医各家学说,却很少去深入研读这部质朴的药典。一位老师学验俱丰,大家都想知道这些学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从哪里来的?他读了哪些书?这位老师拿出案头上破旧的药典,看样子,少说也被翻阅过不下千万次。斑驳的封面,米*的书页,甚至有些掉线的装订,都可以看出这本书不知道被翻阅过多少遍。他说,刚开始行医,病人少,就天天翻阅药典,埋首其中,临床中凡有疑惑,大都是在药典里头解开,或古人直接给出答案,或受到古人处方选药思想的启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孔子研易,韦编三绝。一门学问,可以让人为之废寝忘食;一本书籍,可以让人造次颠沛不离,居则在席,行则在囊,那么说明这本书,这种学问,已经进入到这人的生命里去了。只有学问和生命融为一体,才能够废寝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一位民间草药郎中,没读过很多书,治病的招法却层出不穷,连中医药高校毕业的师长都对他敬佩不已。这位草药郎中,亮出了不少法宝,都是经过他无数案例验证出来的。后来我们发现这些法宝的绝大部分居然都有出处,都有来由,大都记载于《中药大辞典》中。看来这位草药郎中最秘密的法宝,永远的不传之秘,不是羚羊角退高热,也不是牵牛子除积热,更不是细辛治牙痛………而是这一部《中药大辞典》!这部《中药大辞典》就像一位朴实的智慧长者,如果我们没有写《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没有一味药一味药地去研究探讨,就不可能窥见这书里智慧的光芒!很庆幸这次创作让我们能够回归基础,回归药典,感谢编辑出版这部药典的人们!小指月的爷爷就是这本药典,或者说这本药典就是我们案头的老爷爷!中医普及学堂年长夏

3、番泻叶

编者按攻下药中有一种番泻叶,从“番”可知这是一种外来药。这种药使用时间不长,大约是七八十年,因此与大*相比,并没有太多有名的古方。

番泻叶的主要功效是泻下导滞,用来泻下通便治疗习惯性便秘,在其他方面很少用。这是因为番泻叶有一些优势:1)不容易导致继发性便秘;)大*有明显的苦味,用来泡茶喝口感不好。

番泻叶在治疗习惯性便秘时的用量很轻,一般就是~3克,像泡茶一样,用开水泡服即可。

老爷爷和小指月是怎样领悟番泻叶的使用的呢?

能泡茶喝的通便药

有个病人急性便秘,三五天都不来大便,虽然喝了蜂蜜、黑芝麻油,肠中还没有动静。他问有没有最简单的办法? 不用煎药,他也省得麻烦。

老爷爷问,指月,有没有可以泡茶的通便药呢?而且也不用泻得太厉害。

小指月说,大*、番泻叶都可以泡茶以通便,但番泻叶更平和,小剂量使用,可以让肠道微微通畅,起到缓泻的作用,大剂量使用也可以泻下攻积。老先生说,就用一味番泻叶,每次用3克泡茶,服两天看看。

这病人只吃了一天,大便就通下畅快无比,腹中胀满感顿时消失。

小指月说,看来这番泻叶是便秘患者的好帮手,既不用煎药麻烦,又可以通过简便的泡茶方法,达到通便的效果。

老先生说,急则治其标,用番泻叶是治标不治本。

小指月说,为什么呢?

老先生说,番泻叶只适用于急性便秘,不适合于慢性习惯性便秘,而且这番泻叶更不能长期大量服用。(编者注:《中药大辞典》指出番泻叶“用于急性便秘比慢性者更适合”,《中华本草》在功能主治中指出“主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似乎有不同)

小指月说,不是可以用番泻叶泻热通便吗,怎么又不可以用于各类习惯性便秘呢?

老先生说,番泻叶通导大便功用很强,但它虽然通了大便,同时更带走大肠更多水分,容易引起后续的大便干结。所以很多病人用番泻叶后,越用越需要增大剂量,而且肠道越干结。到后来不仅便秘更严重,而且一旦停用番泻叶后,还会心烦焦虑,全身不适,睡眠不安,表现一派番泻叶上瘾的情况。

小指月说,原来是这样,看来番泻叶通畅大便,只宜暂用,不宜久服啊!

排肝*的一条重要途径

有个重症肝炎的患者,二便不通,腹中胀满,身上发*。

小指月说,这肝脉弦硬又数,周身*浊不能外走啊。

老先生说,排肝*靠什么途径呢?小指月说,肝与胆相表里,当然要用利胆退*的药,比如茵陈、栀子、郁金、金钱草等。

老先生笑着说,只把肝*通过胆排到六腑还不够,现在他二便难通,下面堵得严严实实,不要说是把肝*通过胆排入肠腑,这肠腑的*浊不上泛攻入肝部就很不错了。

小指月说,那是不是先通通肠腑?老先生说,《*帝内经》认为肝与大肠别通。小指月说,以前听爷爷提到过五脏六腑别通理论,但没有重视。

老先生说,这肝与大肠有独特的一条连接途径,肝部可以借大肠来排*,同时大肠浊*厉害,也会逆入肝部,使肝脏排浊无门。

小指月说,难怪很多便秘的病人会加重肝区胀满,本身有胆道结石的患者,便秘后胁肋疼痛必会加重,只要治其大肠,通其秘结,肝炎胁胀都会减轻。

老先生听了后点点头说,治病其实很简单,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小指月说,那为什么见到这重症肝炎,我说用泻肝胆的茵陈、栀子、金钱草,爷爷都摇摇头呢?

老先生说,实则泻之是没有错,但泻必须要讲究方法,必须要有中医的整体观指导,你才能够把邪*撤出体外。好比如肝脏的浊火,最终会通过胆道经过胱肠排出体外,你只疏利肝胆,不通降胱肠,治病只走了一半。

小指月听了后说,爷爷,我明白了,你是要为这肝部的炎症浊热打开一条下排的通道。

爷爷终于点点头说,是这样的,就重用番泻叶30克,开水泡茶喝。

小指月吃惊说,这么大剂量,一般番泻叶泡茶通便每次3克足矣,为何爷爷用这么大剂量呢?

老先生说,小剂量泡茶可以缓泻大便,大剂量泡茶可以攻通二便。所以番泻叶不仅有通肠治便秘之功,更可以利水治腹中水肿胀满,但前提是要病人属于水热互结的。

这病人服用后,二便通畅,一泻千里,首先腹中绷紧感放松,胀满之势减轻,随后第二次服用,肝区疼痛也消失了。

小指月说,这才是真正的以泻代清啊!直接开导下游一切浊阴排泄无所障碍,那肝部的炎症浊火自然随着而撤走。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记载,用于重症肝炎之导泻,可取大剂量番泻叶30到60克,以开水泡茶饮服。但须中病即止,却勿过度,只宜暂用,不可久服。

番泻叶

本品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angustifoliaVahl或尖叶番泻CassiaacutifoliaDelile的干燥小叶。

甘、苦,寒。

归大肠经。

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

~6g,入煎剂宜后下,或开水泡服。

孕妇慎用。

服量不宜过大,过量则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一般配木香、藿香等行气和中药品同用,可减少此弊。

——待续——

相关链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前言、引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拾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桂枝)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桂枝拾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生姜)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香薷)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荆芥)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防风)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羌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白芷)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0(细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1(藁本)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苍耳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3(辛夷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4(葱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5(鹅不食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6(胡荽/芫荽/香菜)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7(薄荷)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8(牛蒡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9(蝉蜕)爷孙俩的中医故事-0(桑叶)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菊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蔓荆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柴胡)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升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葛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淡豆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浮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木贼)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石膏)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寒水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知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芦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5(天花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6(竹叶、淡竹叶)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7/8(鸭跖草、栀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9(夏枯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0(决明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1(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芩)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3(*连)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4(*柏)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5(龙胆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6(秦皮)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7(苦参)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8(白鲜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9(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0(金银花与忍冬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连翘)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穿心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板蓝根、大青叶、青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蒲公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5(紫花地丁、野菊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6重楼(七叶一枝花、蚤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7(土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8(鱼腥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9(金荞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0(败酱草、大血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1(射干、山豆根、马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青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3(木蝴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4(白头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5(马齿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6(鸦胆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7(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8(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9(千里光、白蔹、四季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0(熊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1(绿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3(玄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4(丹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5(赤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6(紫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7(水牛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8(青蒿白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9(地骨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50(银柴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51(胡*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大*篇-1)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大*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大*篇-3)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芒硝-1)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芒硝-)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医普及学堂》,由祇域堂整理。

○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jincaoa.com/dmczz/4379.html